《【笔记】邵轶辰(邵nai)中国史笔记v2.1》

《【笔记】邵轶辰(邵nai)中国史笔记v2.1》

ID:36677266

大小:984.5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3

《【笔记】邵轶辰(邵nai)中国史笔记v2.1》_第1页
《【笔记】邵轶辰(邵nai)中国史笔记v2.1》_第2页
《【笔记】邵轶辰(邵nai)中国史笔记v2.1》_第3页
《【笔记】邵轶辰(邵nai)中国史笔记v2.1》_第4页
《【笔记】邵轶辰(邵nai)中国史笔记v2.1》_第5页
资源描述:

《《【笔记】邵轶辰(邵nai)中国史笔记v2.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更多学习资料,请大家关注新浪微博“邵轶辰”主页。祝大家学习愉快!邵轶辰中国史笔记(V2.1版)2014年8月7日整理(本笔记为基础部分,请同学们结合邵nai在课堂上的拓展讲解一起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期划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奴隶主vs奴隶):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期)封建社会(地主vs农民):秦(前221)、汉(西、东)、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南)、元、明(1368)、清(1644)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核心线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启继承禹的王位,标志古代早期国家的形成。“公天下”→“家

2、天下”2、分封制(1)识别标志:“封建”、“诸侯”、国名(2)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3)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5)意义: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疆;诸侯有较大独立性。3、宗法制(1)识别标志:“宗族”、“继承”(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大宗”与“小宗”有相对性(4)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5)意义: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稳定,保证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4、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5、世卿世禄制贵族政治,血缘继承。6、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王权结合(2)以血缘为纽带(3)权力相对分散

3、更多学习资料,请大家关注新浪微博“邵轶辰”主页。祝大家学习愉快!二、专制主义(君主专制)*收相权的手段(1)增加近臣人数(如汉)(2)增加相的个数(如隋唐)(3)分割相的职权(如宋)(4)废相(如明)1、秦(1)皇帝制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三公九卿制丞相(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军权,虚设)2、汉(1)汉承秦制,略有损益(2)中朝官尚书令、侍中3、隋唐三省六部制隋朝确立,唐朝完善。中书省(起草政令、决策权)、门下省(封驳政令、审议权)、尚书省(执行政令、行政权)三省长官皆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加强。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制衡,提升

4、行政效率。4、宋两府三司中书门下(行政权)(副相:参知政事)枢密院(军权)(枢密使)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财权)(三司使)5、元一省两院(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初,皇权削弱6、明(1)太祖废相(2)成祖设内阁(顾问性质)内阁成员权力逐步提高,但未达到相权的高度。票拟(内阁)与批红(皇帝,司礼监实际执行)。7、清(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2)康熙:南书房(3)雍正:军机处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提升行政效率。标志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更多学习资料,请大家关注新浪微博“邵轶辰”主页。祝大家学习愉快!三、中央集权*收地方权力的手段

5、(1)官员任免权收归中央(2)增加行政级别(秦:郡县;唐:道州县;宋:路州县;元:省路府州县)(3)派出监察官员(如:刺史、通判)(4)收地方兵甲财税(且任文官)1、秦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2、汉(1)汉初:郡国并存→七国之乱(2)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地方监察)3、唐*增设“道”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4、宋*改“道”为“路”(1)收精兵:地方精兵充实禁军(2)制钱谷:收地方钱粮、转运使(地方财权)(3)削实权: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地方监察权)5、元(1)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便于管理辽阔的疆域。)(2)宣慰司、宣政院(处理民族、宗教事务)

6、四、选官制度1、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商鞅变法,废“世卿世禄制”,行“军功爵制”(二十等爵制)。秦朝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中央集权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家天下”→“公天下”)2、察举制汉代,孝廉,以道德学问为依据。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以门第出身为依据。4、科举制(1)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以考试为依据。(2)北宋王安石变法,将考试内容由诗词歌赋改为经义策论。(3)南宋朱熹编成《四书章句集注》。(4)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扩大官吏的来源,提升官吏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更多学习资料,请大家关注新浪微博“邵轶辰”主页。祝大家学习愉快

7、!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核心线索:重农·抑商一、农业*农业的起源采集经济→种植经济;南稻北粟格局,逐渐交流融合。1、农具(1)早期农具耒耜、石器、青铜器(2)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春秋战国出现汉代赵过耦犁犁壁推广隋唐时期曲辕犁犁评成熟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技术(南方水田)耕耙耱技术(北方旱田)宋江南地区麦稻轮作一年两熟、三熟3、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汉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隋唐大运河(商业发展)(2)灌溉工具曹魏翻车(人力)唐筒车(水力)宋高转筒车(山地灌溉)明清风力水车4、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

8、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