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妈吗走了

华应龙;妈吗走了

ID:36690592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3

华应龙;妈吗走了_第1页
华应龙;妈吗走了_第2页
华应龙;妈吗走了_第3页
资源描述:

《华应龙;妈吗走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应龙:妈妈走了  原计划正月初四,驾车返京。可是,南通的校友盛情相邀,我却之不恭,只好将回京的日程后推一天。万万没有想到,2015年的正月初四,竟成了母亲的忌日。  下午一时许,当我在南通的聚餐快结束时,哥哥在80公里外的老家打来电话:“弟弟,快回来。妈妈去世了!”我没有言声,和朋友们匆匆告别,上了车。  因为我喝酒了,校友请他的朋友帮我开车。奥迪Q7啊,80公里的路怎么那么长!副驾驶座上的我,无声地流泪……  “父母在,不远游……”  腊月二十八,我们开车从北京回到老家。我帮母亲整理床铺时,发现母亲的枕头旁,摆放着我儿时睡在妈妈身边的小枕头,里面装的是蚕砂子,这个枕头也快50岁了。

2、妈妈什么时候从哪里拿来这个小枕头的?我当时没有问妈妈,只是想起央视那个公益广告:老年痴呆的爸爸用手抓起包子放进口袋,说要留给儿子吃。“他忘记了很多事情,但他从未忘记爱你!”小枕头唤醒了我:快过年了,该给妈妈换一个新的枕头。我立马开车去县城,买了枕头,买了一盆盛开的君子兰(我妈妈叫吉素兰)……“子欲养而亲不待”。还好,还好,我没有拖拉。  正月初一午餐,和哥哥、姐姐、表哥四家团聚。我倒白酒时,问88岁的老母亲是否喝些白酒,母亲幸福地、爽快地答应道:“喝!”席间,表嫂和我们几个不停地帮妈妈布菜。席毕,妈妈坐在轮椅上(妈妈的腰早就驼了),到院子里晒太阳。我儿子井晨陪着奶奶,让奶奶看他和女朋友

3、在泰国游玩的照片和录像。我妈妈还问井晨:“你爸爸怎么还不帮你结婚,是不是舍不得用钱?”  正月初三晚上,在县城,几位好友聚会,我硬是没肯喝酒,因为我要开车回20公里外的乡下老家,把如师同学带来的如皋特产蟹黄包子送给妈妈吃。晚宴结束时已经是9点多了,我开车回家,当我到家时,妈妈已经睡着了。我叫醒了妈妈,告诉她这蟹黄包子很好吃,我明天要去南通喝酒,下午再回来看望她,初五一大早我们就回北京了。妈妈边听边点头,“好啊,好啊”,又幸福地睡了。哪知道,这就是我今生见妈妈的最后一面。难道冥冥之中,我知道妈妈要走了吗?  ……  我回到老家,看到妈妈睡在了堂屋,就像睡着了一样,那样的慈祥,那样的和蔼,

4、丝毫没有责怪我们的意思。我流着泪,摸着妈妈的脸,好凉,好凉……  姨父说:“你妈妈心疼你,没有让你来回奔波。并且,你妈妈算好了她的‘六七’就在清明假期。”是啊,如果我不是推迟一天回京,如果妈妈是初五下午1点左右去世,我应该开车到天津了。那时接到电话,悲痛地开车返回,其景象不可想象。妈妈知道,我每个清明都回老家上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2015年5月5日晚间,我和夫人一起看央视三套“母亲节特别节目”,看到儿子朱某用31年的爱唤醒了植物人妈妈,看到儿子齐某九年如一日照料尿毒症妈妈,我数度落泪,哽咽愧疚:我没有很好孝敬我的妈妈!  情不自禁,我想起前不久,我的初中同学在微信中分享的诗

5、句:“妈妈给孩子再多/总感到还有很多亏欠/孩子给妈妈很少/都说是孝心一片”,是啊,我就是这样的,我对不起含辛茹苦的妈妈。  35年前,农历1980年3月26日是我父亲华展的忌日。记得父亲去世前还在开玩笑,他告诉我们:“我不是在傍晚走,就是在第二天早晨走,你们不用一直在我身边等着。”就是在第二天早晨,爸爸上路了。当时的家境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都不够,用“八面来风”更恰切。  母亲既要撑起这个家,还要到生产队挣工分。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了,妈妈从屋后生产队的地盘上割了几棵蔬菜。结果被人家发现了:“要么报告生产队,要么把你家的八仙桌给我。”当时我家的成分是地主。妈妈还没说话,那人就把我家精致

6、的八仙桌驮走了。  我清晰地记得当年吃的胡萝卜叶子做的米饭中米很少,但母亲常常会用筷子从熬好的猪油盆里挑起一块,插到我的碗里。一会儿猪油就融化了,香气扑鼻。再用筷子搅拌几下,一碗饭顿时油亮亮的,十分诱人。我读师范时,母亲给的几元钱都是一毛、两毛凑成的。  我工作了,有了儿子,妈妈来到我的身边,帮我们照看小孩,帮我们做家务。  听说我要调去北京,妈妈流泪了。到北京之后,我常常回家。回家时间最短的一次,我拉着妈妈的手,说了十分钟的话,就要赶飞机。妈妈心疼地说:“你比在县城时回来得还多,不要这么辛苦,放心吧,我身体挺好的。”  每年换季,我夫人都帮妈妈买衣换鞋。母亲心满意足地试着,“浪费啊,

7、柜子里都是新衣服,都还没穿呢,别买啦!”我把85岁的妈妈接到北京,第二天,母亲就要我送她回老家。我想主要原因不是气候不适应,而是妈妈看到我们太忙了。  现在,妈妈走了……  我把妈妈的相片摆在我的写字台前,这样可以天天陪着妈妈读书,我在妈妈的注视下看书,在书的引领下发现母亲……  “烛光里的妈妈”看着我,依然那么慈祥……  (华应龙作者系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