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_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史_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ID:36691060

大小:25.7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3

《宋史_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与翻译_第1页
《宋史_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与翻译_第2页
《宋史_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与翻译_第3页
《宋史_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与翻译_第4页
《宋史_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与翻译_第5页
《宋史_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与翻译_第6页
《宋史_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与翻译_第7页
资源描述:

《《宋史_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与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答案及翻译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泓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

2、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2)文章止于润身()(3)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4)其平居教他子弟()18.对下列两句中“而”字的用法分析正

3、确的一项是()。(2分)①宽简而不扰②修闻而服之终身A.①②中的“而”都是介词B.①中的“而”是介词,②中的“而”是连词C.①②中的“而”都是连词D。①中的“而”是连词,②中的“而”是介词19.------1/5---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20.下文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2分)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概括并简析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4分)参考答案17.(4分)(1)顾及,考虑(2)只,仅(3)罪(或案件)(4)平时18.(2分)C19.(5分)(1)你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2)(如果)我要寻求拯救理由最终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在意思对的前提下,加点的部分为得分点,1处1分)20.(2分)(1)夫常求其生(2)犹失之死(3)而世常求

5、其死也(对一处1分)21.(4分)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2分)队百姓不放纵,更不“苛急”---谓之宽;处理政事不废驰,更不“繁碎”—谓之简。(1分)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1分,意思对即可)------2/5---3/5---4/5---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