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病害精品》PPT课件

《向日葵病害精品》PPT课件

ID:36699486

大小:19.91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5-10

《向日葵病害精品》PPT课件_第1页
《向日葵病害精品》PPT课件_第2页
《向日葵病害精品》PPT课件_第3页
《向日葵病害精品》PPT课件_第4页
《向日葵病害精品》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向日葵病害精品》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报告人:路妍2017-7-122008-4-13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适于在温带地区种植,现在世界各国均有栽培,全世界种植面积己达到0.16亿hm2,是仅次于大豆的主要食用油料作物。栽培向日葵主要有30余种病害,其中大多数病害为真菌性病害,尤以菌核病、锈病、黄萎病、黑斑病、褐斑病、霜霉病、拟茎点病等危害最大。近十年来,随着播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向日葵病害也逐年加重,这是向日葵生产上面临的严重形势,也是一个难点问题,病害严重的地块会造成向日葵籽实品质下降,产量锐减甚至绝收。向日葵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um

2、)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发生,特别是生长季节低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极易发生,是向日葵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菌核病是一种兼性寄生菌,具有多感性。对向日葵的侵害主要有以下几形式:根部腐烂、侵染茎中间部分和叶、烂头及侵染子实。由于菌核病在向日葵上表现出三种病害形式,即根部病害、茎部病害及叶部病害、头部病害,所以菌核病的抗性机制比较复杂,也很难将对这三种侵染形式的抗性集中在一个材料上,说明向日葵对三种侵染形式的抗性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组合控制。请看图例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中以及混杂在种子之间和种皮内越冬,第二年春暖气温

3、达5℃左右越冬的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后引起发病。连作、多雨、土壤潮湿、温度偏低的年份菌核病发生重。开花期多雨,花盘受害重。菌核埋入土中7cm以上很难萌发。1.合理轮作:应与禾本科作物进行5-6年轮作,避开前作土壤中越冬菌核的侵染。2.将地面上菌核翻入深土中使其不能萌发。3.播种无病种子:严格选种,除去病粒和菌核。用种子重量0.32%的50%腐霉利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拌种。4.中耕灭菌:在田间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初期,进行中耕,破坏子囊盘形成。此期结合人工除草铲地,也有破坏子囊盘形成作用。5.药

4、剂防治:结盘初期每公顷用250克/升咪鲜胺乳油1.5升;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千克;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千克;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每公顷0.75-1.5千克,对水喷雾花盘,防治子囊孢子对花盘的侵害。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助剂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锈病(Pucciainhelianthi)病原菌是一种侵染性寄生菌。它的生活史包括以下几个时期:性孢子期、带有锈孢子腔、带有夏孢子的夏孢子堆、冬孢子和带有担孢子的担孢子时期

5、。所有五种形式的孢子都表现在向日葵上。在中度寒冷的冬季,病原体以冬孢子的形式越冬,构成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向日葵锈病(Pucciniahelianthi)是一种能够在所有向日葵生产地区引起产量损失的病害,严重的感染会降低葵盘大小、种子大小、含油量和产量。霜霉病(Plasmoparahelianthi)是一种侵染向日葵整个植株的专性寄生菌,但绝大多数特征病状发生在植株的地上部分。被侵染的向日葵植株表现出褪色、节间短和水平花盘,通常不结实。还有一些症状发生在开花期,被侵染的植株花器变干,出现褐色,虽然这些小花可以受精结合,但籽实

6、不饱满。请看图例霜霉病图例褪色水平花盘节间短黄萎病(Verticilliumdahliae)通常叫做“彩叶病”。初始病状多发生在苗期或开花期,被侵染的植株失去细胞膨胀能力及弹力,叶片首先变黄继而变褐。由于该病害为维管束病害,所以在病害表现初期,向日葵叶片在被侵染一侧出现萎蔫,俗称“半身不遂”。发病时间:一般田间从7月4日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叶片症状:发病植株叶片首先从叶缘和叶脉间先褪绿,然后出现淡黄色斑块,逐渐扩大后,褪绿变淡,叶片失去光泽,边缘向下卷曲,叶片变厚发脆,随后病斑逐渐扩大,从病斑边缘至中心

7、颜色逐渐加深,而靠近主脉处并不褪绿,呈现掌状斑纹。发病后期在8月上、中旬时叶缘及斑纹变褐色乃至焦枯。植株症状:将病株的茎秆及叶柄横剖开,维管束呈褐色,严重者茎秆纵向裂开,呈现浅褐色裂痕。病原菌形态特征:为半知菌亚门真菌(SeptoriahelianthiEll.Kell.)。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鞭状,无色透明,微弯,基部钝圆至圆锥形,顶端略尖,2~5个隔膜。褐斑病又称斑枯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子叶和幼苗染病叶片上生近圆形褐色病斑,外围生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灰白色。成株染病病斑多角形,褐色,也有黄色晕

8、圈,后期病斑上生出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多雨潮湿,病斑易脱落或穿孔,发病重的病斑融合,整个叶片枯死。茎和叶柄染病病斑褐色狭长条状。是世界广泛分布的重要病害。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害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7一8月上旬连续降雨12天(中间隔1~3天),平均温度21~23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