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

ID:36701197

大小:2.98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10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_第1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_第2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_第3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_第4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教材分析)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孙晓辉2013.8一、教学重点和难点二、初中物理教材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内涵2.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二、初中物理的重难点章节分析1.3运动的快慢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研究对象、运动过程确定)速度原定义: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两者是有区别的!3.2熔化和凝固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第一个探究实验,要素完整,其目的是了解探究全过程。以后的探究侧重局部要素。2.“实验”与“探究”研究物

2、理规律用“探究”。如二力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条件;反射规律、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特点;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研究物理量用“实验”,如测物体运动的速度、测物体的密度、等等。注:实验中有时含有探究的问题,也用“探究”。如汽化和液化一节中,有“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密度一节中,有“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等。4.3平面镜成像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相关问题:物;点燃A蜡烛;像清楚;两个像;……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新课标要求)3.简单介绍面镜

3、特点,可不研究成像问题。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探究方案、过程、方法2.成像规律的生成及物、像关系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也要研究调透镜一类问题)6.2密度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6组数据)2.密度: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物质确定),意义同速度3.密度的应用第七章力7.1力1.为什么要学习力2.什么是力(知识建构)3.怎样描述力4.力的特点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实验:实验结论加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了解”改为“认识”)2.惯性:以特例说明什么叫“保持”,

4、然后提出一般性的惯性概念3.用惯性解释现象(1)在研究方向物体不受力时(基本要求)(2)在研究方向物体受力时(灵活处理)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建构知识(1)呈现各种有关现象(2)利用相关知识分析现象(3)得出结论2.应用知识解释现象注意:建构时分析现象和应用时解释现象是不同的第十章浮力10.1浮力1.什么是浮力2.浮力的测量3.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建议:多探究几个因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1功1.功的意义?成效?(复习时解决)2.谁做功力?施力物体?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1杠杆1.

5、杠杆力的方向如何确定2.杠杆平衡补充:含匀速转动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三次实验变式要求目录第13章内能第14章内能的利用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6章电压电阻第17章欧姆定律第18章电功率第19章生活用电第20章电与磁第21章信息的传递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关于比热容,实验教材是这样定义的:“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新教材改为:“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13.3比热容容易控制相同时间传递

6、相同的热量改进“比较物质吸热能力”实验知识迁移扩展增加柴油机介绍汽油机柴油机14.2热机(1)认识构成电路的要素;了解电路图想想做做:连接简单电路(2)通过通路、断路和短路的对比,深化对电路的认识强化电路的学习(3)加强技能训练实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5.2电流与电路实验教材在“电阻”一节中有一个小标题是“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并在正文中写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实验教材这一说法不够严谨。此次修订把这个小标题改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7、相应正文中的叙述改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加强严谨性修改关于电阻的表述16.3电阻实验教材:用几个电阻,分别找出流过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图象),得出I、U、R的关系。综合性强,难度大!1.改变I、U、R关系的探究思路17.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修订方案1】先分别探究得出:①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I∝U②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I∝1/R然后综合①②得出I=U/R改变I、U、R关系的探究思路问题:I=U/

8、R是怎样由①②综合得到的呢?【修订方案2】在探究出结论①②后,安排了一个“想想议议”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探究①的实验数据计算U/I,并与电阻比较,看看电阻R与U/I有什么关系。改变I、U、R关系的探究思路进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关系是不是普遍的关系?这可以通过换不同的电阻进行检验。按照这种思路,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出R=U/I,通过公式变形可以得出I=U/R。教材链接《课程标准》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结合实例形成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