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

李燕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

ID:36707594

大小:64.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4

李燕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_第1页
李燕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_第2页
李燕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_第3页
李燕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_第4页
李燕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燕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李燕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作者:周朋,吴金勇,刁娟娟,李燕宁【摘要】活血化瘀药是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的临床常用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种血瘀见证。导师李燕宁教授临证时以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从肺与他脏、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注重活血化瘀药物在肺炎病程中的运用,收到良好的疗效。【关键词】李燕宁;名医经验;活血化瘀;肺炎/中医药疗法;儿童 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5岁以下儿童约400万死于肺炎,国内每年约有30万左右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1],因此肺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3种重要儿科疾病之一,中国政府也将其列入儿

2、保“四病”之一。该病属于祖国医学“肺炎喘嗽”7范畴,中医学认为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卫外不固,在此基础上感受外感六淫或时行戾气(温邪)而发。外邪在表不解,入里犯肺,灼津炼液成痰,痰阻肺络,郁闭肺气而致肺炎喘嗽。按照疾病演变过程初期为风邪闭肺,中期为痰热闭肺,后期为正虚邪恋,治疗时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法则。李燕宁教授以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从肺与他脏、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注重活血化瘀药物在肺炎病程中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李燕宁教授治疗小儿肺炎的学术思想  1.1初期注重辛温活血通络药物及辛寒清热凉血药物的使用  李教

3、授认为肺炎初期多因寒凝或热毒导致血瘀,因寒凝致瘀者应配伍辛温通络药物;因热毒致瘀者应配伍清热凉血药物。从病因角度来看,祖国医学认为肺炎喘嗽是外感六淫或时行戾气(温邪)而发。风为百病之长,常夹杂他邪致病,风中寓寒,风易挟热,故肺炎早期有风寒邪闭肺和风热闭肺之分。寒易伤阳,其性收引、凝滞,寒邪侵入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气血失于阳气温煦,使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而致血瘀,《素问·调经论》言“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灵枢·百病始生》言“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说明寒邪是导致血瘀的主要原因。火性燔灼,易伤津耗气、动血,热(温)

4、邪侵袭人体,耗伤营阴血液,熏蒸煎熬,使血液黏稠,流动涩滞,运行迟缓,瘀滞于脉络,从而由热致瘀。血得热则行,血受热邪所迫,运行加速,甚至灼伤脉络,迫血妄行,造成离经之血而成瘀血。故李教授临证时肺炎初期偏寒多用桂枝,既能外解表寒,助阳化气,又能温经通络。《得配本草》云“7桂枝,辛,甘,微热。入足太阳,兼手太阴经气分,通血脉,达营卫,去风寒”;桃仁,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止咳平喘,常与杏仁相互配伍,一入血分活血,一入气分降气,功效益彰,可配伍香附、川芎、丹参等药物同用。偏热时多用郁金,辛开苦降,芳香宣达,性寒能清热,入心肺肝胆经。入气分可行气解郁,入血分可凉血破瘀,为血中之气药。《

5、本草从新》云“能开肺金之郁”,《本草汇言》言“郁金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药也,……能散郁滞,顺逆气……,气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验。”可配伍玄参、赤芍等药物,既能清热润燥,又能凉血活血。  1.2中期注重清热涤痰活血药物的使用7  李教授认为肺炎喘嗽中期以痰热闭肺为主,此时痰、热、瘀三者交织为患,易出现心血瘀阻及心阳虚衰的变证,临证时应重用清热解毒,化痰活血的药物,既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又可防止病情出现恶化。肺炎喘嗽中期多因外邪在表不解,化热入里,灼津炼液成痰,痰热互结,闭阻肺络而致。肺为水之上源,肺失宣肃,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络,则为痰浊;子病及母,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酿生痰浊,上

6、渍于肺,痰湿停留于体内,郁久而化热,亦可形成痰热互结之势。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行营阴,痰热郁闭肺气,则血流不畅,脉道壅滞则痰滞血瘀。瘀血停滞脉络,脉络被阻,气机不畅,影响津液输布,津液不化,聚为痰浊,故瘀阻生痰,痰滞致瘀,二者互为因果,可相互化生,互相影响。痰瘀互结,影响及心,致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可突然出现心阳虚衰之变证,出现口唇紫绀、胁下痞块、舌质紫暗等瘀血见证。《丹溪心法》云“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血病”“自气成积,痰挟瘀血,虽成巢囊”,说明肺部疾患多痰瘀为病。李教授在肺炎中期痰热闭肺阶段多使用虎杖、地龙。虎杖既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又能活血散

7、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药有良好的抗菌、镇咳平喘及活血化瘀功效[2]。地龙性寒降泄,能清肺平喘,其性走窜,又能活血通络祛瘀,《本草求真》言其为“肺气药必须此物为使”“本有钻土之能,化血之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龙有良好的抗阻胺、平喘及抗凝、抗血栓作用[3]。可配伍紫草、丹皮、赤芍、生地等药。如病程中突然出现唇舌紫暗,胁下痞块等血瘀较著者,可使用三棱、莪术、水蛭、穿山甲等破血逐瘀之品。  1.3后期注重补气滋阴活血  李教授认为肺炎喘嗽后期多因虚致瘀,一为气虚致瘀,一为阴虚致瘀;加之久病入络,在气虚、阴虚见证基础上7,均表现为局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