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

浅论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

ID:36709559

大小: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4

浅论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_第1页
浅论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_第2页
浅论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_第3页
浅论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_第4页
浅论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论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内容提要:应用题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它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具体情况,应用题解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应用题教学理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笔者从一、改编应用题题材,使内容生活化。二、改变应用题形式,使表述多样化。三、拓展应用题思路,使结构开放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应用题的教学打开一扇窗。关键字:  生活应用题教学作者简介姓名:张海军工作单位:汉古尔河中心校职务:教师职称:小教高级电话:651160浅论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2、。应用题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条件、数据,使他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掌握数量关系的同时,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利用改编应用题使“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设想,试图通过将教材中某些脱离学生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进一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改编应用题题材,使内容生活化教材中的某些应用题,由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生活味、应用味,学生既无相关的生活经验或模型可参照,更无法透彻地把握这类问题的结构,这给他们

3、的学习带来困难。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取代教材的例题,或由教师改编,或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改编,会使他们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不断激励他们积极探索求解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第九册的“列方程解一般应用题”的第一课时,可把例1、例2改编并串成一个生活中逛超市买东西的场景并借助课件呈现给学生:星期天的早上,小明带着妈妈给的钱来到超市买东西。“起先,小明买了5大瓶牛奶,每瓶6.2元,口袋还剩9元钱。猜猜,小明带了多少钱?接着,小明又用剩下的9元钱到另一个柜台买了4节5号电池,找回了0.6元。每节5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这样的改编,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了学习

4、的难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样的课题,有位教师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结合钱、时间及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例如,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等等。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第七册“归一应用题”一节,教材选用的是“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行多少千米”,在教学时可将例题

5、进行这样的改编:“张老师买4枝钢笔用去20元,照这样计算,买7枝用去多少元?”要知道买7枝钢笔需多少钱,必须先知道钢笔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这一问题时,他们显得更为得心应手。二、改变应用题形式,使表述多样化课程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在“改造”内容的同时,我们对应用题的呈现形式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改某些应用题呈现方式单一,“纯文字化”的表述模式,有机地将表

6、格、漫画、情境图、情景剧表演等引进应用题教学。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我们可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究诸如某一星期的平均气温,某班学生的平均身高,等等。更多时候,我们还应将应用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小红买2本练习本,1枝钢笔共用了9元,已知一枝钢笔5元钱,问一本练习本多少钱”。这种应用题呈现方式单一且封闭,出现多了,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厌倦。同样的例题,我改用了图文形式,就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罗列变得活泼了,生动了,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熟悉的生动的图片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又如,教学“简单的数据

7、整理”时,可把例1改编成本班同学居住的分布情况,并画成平面图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从平面图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自己住在哪条大道、哪条小巷中,哪里住的同学多,哪里住的同学少。又如,在教学“加减两步应用题”时,我围绕教学整体目标,对教材形式进行替换,增强教学实效。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信息站”的内容,替换教材的“做一做”,通过幻灯出示几则生活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这样就把某些缺乏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成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