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文化》PPT课件

《中国姓氏文化》PPT课件

ID:36712320

大小:503.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10

《中国姓氏文化》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姓氏文化》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姓氏文化》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姓氏文化》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姓氏文化》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姓氏文化》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中国姓氏、名、字、号文化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弃之糟粕中国历史文化一、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1、既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历史久远。2、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3、是民族团结与融合的象征。二、姓氏的产生与发展1、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原为族号。“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为天子,从女从生。”——许慎《说文解字》2、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3、春秋战国时,氏开始转变为姓。4、秦汉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三、姓氏的主要来源1、最早产生的姓,它们多带女字旁。

2、如:姒、姬、姜、嬴等。2、以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如:马、牛、龙、李、桃、叶、麦、林、江、金、石等。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燕、楚、司徒、司马、上官、公孙等。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门、东郭、欧阳、陶、卜、巫等。三、姓氏的主要来源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夏、周、武、康、庄、穆等。6、其他:(1)以皇帝赐姓。(2)为避灾难而改姓。(3)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4)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5)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6)少数民族的姓氏在译成汉语后的简化。古代姓氏值

3、得注意的地方:1、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古代姓氏值得注意的地方:2、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古代姓氏值得注意的地方:3、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加前缀、后缀):(1)前缀用排行:如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2)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3)加氏、女、母、姬、媪、妪

4、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四、中国人的名、字、号“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说文》四、中国人的名、字、号各历史时期取名的特征:1、商代:以生日命名。(盘庚、武丁)2、周朝:“五有”、“六不”五类: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六不:不以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畜牲、器币等六种事物命名。(孔丘,孔鲤)四、中国人的名、字、号3、春秋战国:命名更多地反映了社会下层的风貌,以贱、丑命名。(晋成公:黑臀;郑庄

5、公:寤生)4、秦汉:禁用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龙、君、帝、圣)。西汉末年,王莽禁取复名。东汉、三国时期单名依旧盛行。5、魏晋南北朝:复名兴盛,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四、中国人的名、字、号6、唐宋:五行命名成为时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载(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潜、浚(水)。7、宋以后:字辈谱命名法最为盛行。8、新中国时期:建国、爱华、国庆、国强、土改、解放、援朝、跃进、超英、文革、卫东。古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6、《颜氏家训·风操》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幼;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幼对长或对他人的尊称。四、中国人的名、字、号取字方法:1、“字”与“名”同义反复。如屈平(原)、诸葛亮(孔明)2、“字”与“名”反义相对。如朱熹(元晦)、赵孟頫(子昂)3、“字”与“名”连义推想。如赵云(子龙)、岳飞(鹏举)四、中国人的名、字、号“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周礼·春官·大祝》1、自号:(1)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五柳先生、青莲居士。(2)以旨趣抱负自号。如六一居士。(3)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以惊人

7、之语自号。四、中国人的名、字、号2、赠号:(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谪仙人(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如王安石——王临川、王羲之——王右军、康有为——康南海(3)以封爵、谥号为号。如诸葛亮——武候、岳飞——武穆四、中国人的名、字、号五、研究姓氏文化的意义1、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2、中国的姓氏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3、姓氏暗藏遗传密码。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