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单元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ID:36712371

大小:6.45 MB

页数:112页

时间:2019-05-10

单元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_第1页
单元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_第2页
单元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_第3页
单元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_第4页
单元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单元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本单元重点*1.核酸的化学结构(DNA、RNA);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分子结构;*3.DNA的半保留复制和特点;4.三种RNA分子的合成、转录及加工;*5.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翻译。3-1核酸的分子组成及结构3-2基因的表达3-3基因工程3-1核酸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一、核酸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一)两种核酸及其分布:1.核酸:以核苷酸为单元构成的多聚体,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磷酸     鸟嘌呤G、腺嘌呤A环状的含氮碱基胞嘧啶C、胸腺嘧啶T或尿嘧啶U核酸有两种:

2、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核酸的主要区别如下:RNADNA酸磷酸磷酸糖D-核酸D-2-脱氧核酸含氮碱嘌呤腺嘌呤A鸟嘌呤G腺嘌呤A鸟嘌呤G嘧啶胞嘧啶C尿嘧啶U胞嘧啶C胸腺嘧啶TDNA通常是双链一般较长。RNA主要为单链,分子链较短。图构成核苷酸分子的碱基和核糖DNA核苷酸五碳糖:脱氧核糖碱基:A、T、C、GRNA核苷酸五碳糖:核糖碱基:A、U、C、GDNA四种脱氧核苷酸DNA分子2.分布:高等植物:DNA存在于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中;RNA在核(核仁、染色体)、细胞质中。细菌:DNA和RNA

3、。噬菌体:多数只有DNA。植物病毒:多数只有RNA。动物病毒:有些含RNA、有些含DNA。(二)DNA的分子结构:1.DNA双螺旋结构:1953年,沃森(WatsonJ.D.)和克里克(CrickF.H.C.)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主要依据为: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以及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结果。沃森和克里克与维尔肯斯(Wilkins)一起获得诺贝尔奖(1962)。双螺旋结构的发现(1953)模型建立者:JamesWATSON:生物学家FrancisCRICK:化学家双螺旋模型实验数据的重要贡献者:Rosalin

4、dFRANKLIN:King’sCollageLondon的MRC生物物理单位物理化学家,首先将磷酸原子定位于DNA外表面并发现了“B”型DNAMauriceWILKINS:“A”型DNA的发现者电子显微镜下的人类DNA特点:(1)两条互补多核酸链、在同一轴上互相盘旋;(2)双链具有反向平行的特点;(3)碱基配对原则为:A=T、G=C,双螺旋直径约20A,螺距为34A(10个碱基对)。遗传信息载体: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分子;长度单位:碱基对(bp),千碱基对(Kb),百万碱基对(Mb)(4)A-T、G-C

5、排列方法有以下四种:A-TG-CG-CA-TC-GA-TA-TC-G设某一段DNA分子链有1000对碱基,则有41000种不同排列组合,就可能有41000种不同性质的基因。(5)物种:①同物种中的DNA的碱基含量不同:a.DNA分子上的碱基顺序是一致的,一般保持不变才能保持该物种的遗传特性的稳定;b.在特殊条件下,碱基顺序改变,出现遗传变异。物种GACTA+G/T+CG+C/A+T人小麦洋葱菜豆酵母大肠杆菌T2噬菌体19.923.818.420.618.326.018.230.925.631.829.731.72

6、4.732.519.824.618.220.117.425.716.829.426.031.329.632.623.632.51.030.971.011.011.001.021.020.660.940.580.690.561.070.542.DNA构型:B-DNA:生理状态下,每螺圈10.4个碱基对,右手螺旋;A-DNA:高盐浓度下,每螺圈11个碱基对,右手螺旋;Z-DNA:序列富含GC,嘌呤和嘧啶交替出现,每螺圈12个碱基对,左手螺旋。(三)RNA分子结构:①U代替T;与DNA的区别②核糖代替脱氧核糖;③一般以

7、单链存在。(四)DNA的复制1.DNA复制的一般特点:(1)半保留复制:①瓦特森(WatsonJ.D.)等提出的DNA半保留复制方式。其方法为:a.一端沿氢键逐渐断开;b.以单链为模板,碱基互补;c.氢键结合,聚合酶等连接;d.形成新的互补链;e.形成了两个新DNA分子。DNA的这种复制方式对保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2)复制起点和复制方向:真核生物﹡每条染色体的DNA复制都是多起点,多个复制起点共同控制整个染色体的复制;﹡每条染色体有多个复制子;﹡且为双向复制;2.DNA复制过程1)DNA双螺旋的解链

8、*DNA解旋酶在ATP供能下,每分钟旋转3000次解开双螺旋;*单链DNA结合蛋白马上结合在分开的单链上,以避免产生单链内配对;*DNA拓扑异构酶来解决由于复制叉的推进而产生超螺旋的问题。2)DNA合成的开始合成DNA片段之前,先由RNA聚合酶合成一小段RNA引物(约有20个碱基对)DNA聚合酶才开始起作用合成DNA片段。3)后随链的不连续复制∵DNA聚合酶,以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