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ID:36713496

大小:27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0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_第1页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_第2页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_第3页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_第4页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人的面子文化面子心理的心理学学取向定义:在自我或自我涉入的对象所具有且为自我所重视的属性上,当事人认知到重要他人对该属性之评价后,所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或人际意义的自我心像(陈之昭)①描述了面子形成的心理过程,认为面子是个体的自我心像,也就意味着,面子是个体自我意识的一个部分,尽管它的形成与他人有关,但形成之后却是仅仅存在于本人的心理活动。②强调了面子是一个心理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解释面子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影响。但忽视了面子的社会属性,不能解释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对交往对象产生的影响和其互动功能。面子心理的

2、社会学取向定义:面子是个人基于他在社交网络中所占的地位、合宜的角色表现与被人接纳的行为操守,而要求他人给予的尊重与恭敬。(何友晖)①与心理学取向的面子定义相反,面子就是他人的尊重与恭敬,所以并不存在于当事人身上,倒是掌握在与当事人有关的人手里,要当事人凭自己的条件去向他人索取。②强调了面子是一个社会建构,对影响面子产生的社会因素和基础有一定的合理解释。但对面子与他人态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却有些混乱,更无法解释面子在个体心理上的存在方式,也就无法进一步解释面子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面子心理

3、的社会心理学取向定义:个人所声称的、而且为他人所认可的社会尊严或公众形象;它在有来有回的互应前提下与特别待遇、行为标准及个人期待、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相联结。(何友晖、周美伶)—这一定义较为完善,对面子形成的标准上兼顾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并指出了面子的社会互动性,看到了面子在社交中对个体及交往对象的影响。面子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无数的名山大川,丰富的矿产资源,孕育了华夏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也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统计一下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像“大佛寺”,“大王庙”

4、,“大鹿岛”等含有“大”字的名称有150多个,含有“小”字的名称则凤毛麟角。此外,“天下第一关”,“万石岩”,“千佛洞”等名称比比皆是。翻看一下历代的诗文辞赋,很容易找到描写祖国山河壮丽的词句,如:“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种地理环境,使中国人对“大”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许多事情上都追求“大而全”“天下第一”。讲究“场面”,“排场”的宏大。做一些事情没有“排场”,“场面”不宏大就不风光,就没有面子。面子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与伦理道德的

5、关系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其主要特征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这以经济结构表现在社会方面就形成了以家庭(家族)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众多的家庭成员,男女老少相居一处,就必须有等级和秩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就是“礼”。中国传统人伦道德极为重视“礼”的观念,由此产生了“别尊卑,明贵贱”,重人伦,轻法制的等级思想。把人的独立人格完全纳入尊卑,贵贱,长幼等级观念中。个人对家庭,“下”对“上”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有绝对服从,违反者就是判臣,逆子。个人完全淹没在家庭中。个人对自我言行举止的苛求以及对

6、功名利禄的追求都是为祖先争光,光宗耀祖成为后辈努力奋斗的摧动力。面子文化的社会功能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才能取得社会认可的成就,获得社会地位与声望,此时他就会很有面子。“给面子”、“争面子”、“丢面子”、“爱面子”、“伤面子”、“丢脸”、“无脸见人”、“打肿脸充胖子”等,都不同程度地意味着个体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不忽视自己,体现了个人强烈的自尊感。而个体获得尊重与自尊需要的满足,只有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才能获得。在与他人互动的社会情境中,面子毫无疑问地发挥了其社会功能,起到了符号象征、社会交换和社会控制的作用。面子的社会

7、功能之符号象征功能在印象整饰过程中,脸面既可以起到人际互动的符号象征作用(代表一定的家世、财富、身份、地位、角色、权利、声望、荣耀和社会关系),也能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满足。通过一个人在社会上具有的“脸面”,可以系统地看出他在社会中占据的位置及其在社会网络中的关系情况。因此,中国人好讲排场,不仅能够向他人显示或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且也能因这种显示或炫耀带来心理上的愉悦。可见,面子代表了个人在社会中拥有的财富、权力以及关系网络。“面子”的大小与有无是个体社会地位与名望高低的象征。“面子”的符号象征功能造成

8、了个人印象整饰的“面子工夫”,个体通过符合社会地位与名望要求的“面子”行为,来参加社会活动,并归属于一定的社会阶层。印象整饰定义: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社会心理学)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提到:人生是个大舞台,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有如演员相互配合的演戏。人们按社会剧本的需要(即社会期望的需要)扮演自己的角色,而他们的演出又受到互动对方的制约。在互动中,每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