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小松》鉴赏

咏物诗《小松》鉴赏

ID:36719383

大小:88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0

咏物诗《小松》鉴赏_第1页
咏物诗《小松》鉴赏_第2页
咏物诗《小松》鉴赏_第3页
咏物诗《小松》鉴赏_第4页
咏物诗《小松》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咏物诗《小松》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鉴赏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颜色美、轻柔美和形态美,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温故知新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咏物诗的相关知识一、概念:咏物诗指那些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或讽喻现实,或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常以物象为题,即咏(题、赠、赞)+物(“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

2、)松、竹、梅梅、兰、竹、菊常见的咏物诗的意象咏物诗词的分类从主题思想来看,咏物诗有以下三类:1、托物抒情理想愿望(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2、托物言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如《子规》等)3、直写物事(无寄托,单纯赞美事物的某种品格,如《赏牡丹》)咏物诗词和写景诗词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

3、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诗词的鉴赏步骤1、找所咏之物2、分析物的外在特征(声音、形态、色泽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如梅花:高傲,孤芳自赏等)。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寻找物与作者的共通点,揣摩诗人的情志。即品味诗人将什么感情寄托于物,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坚守正义的气节。)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具体常用手法:比喻、象征

4、、拟人、对比、双关、反衬、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拓展:手法的理解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种手法。象征与比喻的区别:象征:指借具体事物的特征,寄寓作者的深邃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或情志)的手法,象征物的本体意义和象征义没有必然联系,它是用一般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情感,在文章中不会出现本体。【由易变难】比喻:可比喻抽象的物也可比喻具体的物,它是针对某一句,且在句中往往会出现本体。【由难变易】范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鉴

5、赏步骤赏析诗歌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所咏之物:山泉外在特征: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第三、第四句)内在品格: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从最后两句可得出)作者所托之情: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原题目)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6、探究:以杜荀鹤的《小松》为例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思考:这首诗描写的小松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诗人什么情感?(1)一、二句中的刺头”的“刺”字,准确地勾勒出小松起初埋没在“深草里”和“蓬蒿”中,而“出“字写出它不甘埋没。这两句把小松的坚强不屈性格,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显示出小松具有强

7、大的生命力;三四句有两个“凌云”。前一个,指未长成的小松,其内在品格尚未显现,被人小看;后一个,指长成后的松树,这时候人们才知道它高。(2)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小松”形象来象征像作者那种出身低微的士人形象,赞扬了士人这种不甘埋没、具有强大生命力、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目光短浅。1.(1)C(2)A2.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比较阅读答案(1)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毛词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

8、节,而“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陆词“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课后习题2)比较两首词的异同。(从对象品质特点、情感、手法上区分)相同点:(1)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