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第二章大气环境(最终稿)

复件第二章大气环境(最终稿)

ID:36720936

大小:766.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5-10

复件第二章大气环境(最终稿)_第1页
复件第二章大气环境(最终稿)_第2页
复件第二章大气环境(最终稿)_第3页
复件第二章大气环境(最终稿)_第4页
复件第二章大气环境(最终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件第二章大气环境(最终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大气环境第一节大气结构和组成一、大气的结构大气圈共分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在赤道低纬度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10-12公里;两极附近高纬度地区8-9公里。在1-2公里以下,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活动在此层。在1-2公里以上主要天气过程如雨和雪的形成均出现在此层。高度范围:从地面到12km,低纬度17-18km,高纬度8-9km.对流层主要特点:1大气最低层,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此层。2厚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变化。3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递减率为0.6℃/100m。4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

2、变。平流层:是对流层顶到约50公里的大气层,在高约15-35公里的范围内,有厚约20公里的一层臭氧层,具有吸收太阳短波紫外线的能力。平流层范围:是对流层顶到约50公里的大气层主要特点:1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2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好。有利于飞机飞行。3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中间层范围:平流层顶至80公里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垂直对流运动强烈热成层范围:中间层顶至800公里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逸散层范围:800公里以上散逸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对流旺盛近地面,纬度不同厚度变;高度增来温度减,只因热源是地面;天气复杂且多变,风云雨雪较常见气温初稳后升热只因层

3、中臭氧多水平流动天气好高空飞行很适合上冷下热高空对流中间层顶到五百氧原吸紫增温快电离层地球束缚引力小空气质点往外跑二、大气的组成地球表面大气主要由氧、氮和几种惰性气体等组成,其中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是可变成分,二氧化碳的含量通常为0.033%,但1985年已为0.036%。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成分次要成分水汽固体杂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作用大气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O3N2O2CO2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第二节大气污染和污染物一、大气污染的发生大气污染的概念指大气

4、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的发生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等过程从大气中去除(输出)。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一)天然污染源: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现象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是大气污染的一个很重要的场所。1.火山喷发:SO2、H2S、CO2、CO、HF等。2.森林火灾:CO、CO2、SO2、NO2、HC等。3

5、.自然尘:风砂、土壤尘等。4.森林植物释放:萜稀类碳氢化合物。5.海浪飞沫:颗粒物为硫酸盐与亚硫酸盐。(二)人为污染源:人类活动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发生源。1.燃料燃烧:煤在燃烧过程中排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2.工业过程排放:石油化工企业排放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钢铁工业排放出粉尘、硫氧化物、氰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酚、苯类、烃类。3.交通运输排放:汽车、飞机、船舶等排放尾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硫氧化合物和铅的化合物。4.农业活动排放:化肥、农药排

6、放氮氧化物。三、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气溶胶、臭氧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经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的大气污染物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具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有颗粒物质、硫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1.气溶胶状态

7、污染物在大气污染物中,气溶胶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其粒径范围为0.002—100um。总悬浮颗粒物(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粒径绝大多数在100um以下,其中多数在10u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降尘:粒径大于30um,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降落的颗粒状物质。其多产生于固体破碎,燃烧残余物的结块及研磨粉碎物质。自然界刮风及沙暴也可以产生降尘。飘尘:指粒径小于10um的煤烟,烟气和雾等颗粒状物质。由于这些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