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主控因素

印度河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主控因素

ID:36723022

大小:1.87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4

印度河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主控因素_第1页
印度河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主控因素_第2页
印度河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主控因素_第3页
印度河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主控因素_第4页
印度河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主控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度河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主控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兔兔www.xuetutu.com学兔兔www.xuetutu.com学兔兔www.xuetutu.com学兔兔www.xuetutu.com石油天然气地质2O15年l0月21,最大渗透率3000mD[_。下Goru组砂岩储层在盆地中部和南部获得众多油气藏发现,且盆地内发现的油藏均来自该套储层[8]。中始新统HabibRahi组灰岩为盆地内获得油气发现第3大储层,尽管该套储层在盆地内仅发现气田3个,但其储量规模均较大,如Marl气田在该套储层中获得2265.6×10rn。的町采天然气储量(图1)。该套储层在分布范围上几乎与SuiMain组灰岩相当(除了在贾科巴德高

2、地北段局部缺失)“。此外,盆地内还发育前寒武系一中新统多套潜在储层(图3)。J。3.3圈闭盆地内主要发育前寒武系陆内裂谷层序、古生代含盐构造层序、白垩系被动大陆边缘层序,新生代经历的构造挤压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关圈闭。J,且十分发育。盆地内发育多个低幅隆起带,西部发育近南北向延伸的西缘断褶带,在这2大类构造单元上发育大量的背斜圈闭,区内的主要油气发现都与其有关。如位于马里高地上的Marl背斜(图1),圈闭面积达650km;位于西缘断褶带前端Sui气田所在穹窿背斜含气面积达145km(图1)。上述2类圈闭发育带,尤其西缘断褶带上仍有大量待钻圈闭。此外,盆地南部陆上发育

3、一些陆缘断块圈闭,南部海上发育一些待钻礁滩相岩性圈闭El0]。3.4储盖组合特征印度河盆地主要储层上部均有相应盖层发育,封盖条件较好。盆地内区域性盖层主要有白垩系上Goru组和下Goru组发育的区域性泥岩、下始新统Ghazij组区域性泥岩,局部盖层主要有古新统Khadro组泥岩、下始新统下Alab组页岩、中始新统Alab组页岩,同时伴有部分蒸发岩j。盆地内重要的储盖组合主要有:下白垩统Goru组砂岩一泥岩的储盖组合、下始新统SuiMain灰岩Ghazij组泥岩的储盖组合、中始新统HabibRahi组灰岩一上Alab组页岩的储盖组合(图3)。4油气富集规律4.1典型油

4、气藏印度河盆地存多个大型构造圈闭内的始新统灰岩储层中获得了储量可观的气藏发现,如Sui气田和Mari气田,同时亦在下白垩统岩性圈闭中获天然气和凝析油发现,如Swan油气田。4.1.1Sui气田位于苏莱曼断褶带南端的Sui气田发现于1952年,为盆地内第一大气(罔1)。Sui气田储层为始新统SuiMain组和SuiUpper组灰岩,二者被厚约20m的Ghazij组页岩所分割,其中位于下部的SuiMain组灰岩为主力储层(占总储量的92),其厚度400~459m,孔隙度2~25(平均12)、渗透率0.01~226mD(平均23mD)。SuiMain组灰岩为发育在内一中陆

5、架上的,向上变浅的碳酸盐斜坡沉积。,局部高孔渗储层与裂缝相关。位于上部的SuiUpper组灰岩平均厚度311m,孔隙度5~15,平均渗透率为22.3rod。SuiUpper组灰岩段下段以灰岩、泥质灰岩为主,上段以泥页岩为主,夹薄层灰岩、石膏岩。Sui气田处于与Dhodak气田和Mazarani气田相似的构造位置,发育于其两侧的深大断裂有效沟通了白垩系烃源与始新统储层,下白垩统Sembar组生成的天然气沿断裂运移至SuiMain组和SuiUpper组储层,并在储层内向高点聚集成藏(图4)。有利储层分布和其上部盖层条件是控制该类气藏的主要因素。4.1.2Mari气田位于

6、盆地中部马里高地的Mari气田发现于1957年,是盆地内第二大气田。Marl气田主力储层段为始新统HabibRahi组灰岩。储层顶部被上Alab组页岩封盖。HabibRahi组灰岩可划分为上、下2段,上部泥质灰岩段厚约10.7m,下部灰岩段厚约91.4m。下段为主力储层段,其孔隙度19~25,渗透率5~70mD。HabibRahi组储层在平面上可分为东、西、南3段,其中东段平均孔隙度25、渗透率40~70roD;西段平均孔隙度20,渗透率10~l5rnD;南段平均孑L隙度l8,渗透率5~9mI)。下部断学兔兔www.xuetutu.com学兔兔www.xuetutu

7、.com学兔兔www.xuetutu.comSsho第37卷第9+10期李林涛等:印度河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主控因素eUAS,5.3圈闭和断裂条件M.0苏莱曼褶皱带、凯萨尔褶皱带、马里高地和贾科巴德高地为盆地内主要构造圈闭发育区,陔区聚集P3,●aK1了盆地内大部分气田(图1)L8,I3]。与构造圈闭相伴的深大断裂为油气提供了纵向运移通道,同时断裂6一的冉活动也对始新统灰岩进行了差异性裂缝改造,改善了储层条件,控制了优质储层展布肌e8~5.4古地形地貌条件嘈yy盆地中部马里高地和贾科巴德高地自白垩纪以来一直处于构造高部位,发育了盆地内最优质的始新_兽o统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