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集16区县北京市密云县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13年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集16区县北京市密云县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ID:36732757

大小:6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4

2013年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集16区县北京市密云县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13年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集16区县北京市密云县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13年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集16区县北京市密云县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13年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集16区县北京市密云县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13年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集16区县北京市密云县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集16区县北京市密云县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密云县2013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

2、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魁梧(wú)负载(zǎi)镂空(lòu)汲水(jí)B.脑髓(suǐ)刹那(chà)绮丽(qǐ)胆怯(què)C.分泌(mì)干涸(hé)联袂(mèi)庇护(bì)D.解剖(pōu)剔透(tì)膝盖(xī)修葺(qì)2.对下列各组词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都正确的一项是A.略胜一筹——一筹莫展两个“筹”字意思相同,都是“计策、办法”的意思。B.目不暇接——自顾不暇两个“暇”字意思相同,都是“空闲”的意思。C.一脉相承——承前启后两个“承”意思不同,前者是“接续”

3、的意思,后者是“承担”的意思。D.异曲同工——异想天开两个“异”意思不同,前者是“奇异”的意思,后者是“不同”的意思。3.下列句子中加点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证明他的人品是值得信赖的。B.让书陪伴着我们度过美好的时光,希望大家在人生之路上永远不要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C.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我们掌握了足够的本领,肯定会有施展才华的地方。D.他干的这些事情虽小,但一点点积累必将成就一番大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嘛。4.根据文段内容,对画线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

4、项是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其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一个美丽的主题始终高扬着: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A.修改:原因在于一个美丽的主题始终高扬着。B.修改:原因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C.修改: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D.修改:正在于一个美丽的主题高扬始终。5.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那瀑

5、布从上面冲下,;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①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②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③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A.①③②B.②③①C.②①③D.①②③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比喻,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

6、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C.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设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D.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

7、优美意境。二、填空(共8分)7.默写(5分)(1)城阙辅三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欲渡黄河冰塞川,。(李白《行路难》)(4),吞长江,浩浩汤汤,。(范仲淹《岳阳楼记》)8.名著阅读(3分)《曹刿论战》选自《》,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体史书,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本文记载的是春秋时期鲁国在战胜齐国的经过。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观念,号召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

8、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的不良行为。为此,班里准备举办一次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9.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请概括杜绝浪费的必要性。(4分)【材料一】我国政府最早在1996年制定粮食自给率须保持在95%以上方能保证粮食安全,但现在这个“红线”已经被冲破。在2012年前11个月中,我国对三大谷物的净进口量已达到940.4万吨,粮食自给率勉强维持在90%。【材料二】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等各个环节,我国粮食当前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隐性浪费”。2007至2008年一年,仅餐饮浪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