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上学期苏教版初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

2014-2015学年上学期苏教版初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

ID:36735119

大小:7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4

2014-2015学年上学期苏教版初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1页
2014-2015学年上学期苏教版初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2页
2014-2015学年上学期苏教版初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3页
2014-2015学年上学期苏教版初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4页
2014-2015学年上学期苏教版初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上学期苏教版初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初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温馨提醒: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司马迁注意到雇农陈涉的“hónghú之志”,柳宗元倾听“赋敛之毒”的控诉,“闻而愈悲”,范仲淹在写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后说出了另一番话,欧阳修的“乐”寓意深长,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他的社会理想,吴均在给朋友的信中描绘自然美景,流露出“jīng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愿望……古人写文章,往往就是这样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

2、错误的一项是()(2分)A.材料愈能得心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B.青春创业片《中国合伙人》以“零负评”口碑引发观影热潮,不少观众看完片自发鼓掌。C.通过她的眼睛,可以折射出她内心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D.用6.3元过一天,你行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这个活动,以增进人们对贫困的感受。X

3、k

4、B

5、1.c

6、O

7、m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近日,国务院要求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车交通安全工作,建立完善校车交通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B.中央决

8、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更多低收入人口将纳入扶贫范围。C.一项最新的研究估计,地球上的物种可能多达880万,不过人类知道的只是其中的近四分之一左右。D.26日,北约战机越境空袭了巴基斯坦军事检查站,造成24名巴士兵死亡、13人受伤。此举引发伊斯兰堡方面强烈不满。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便要还家(同“邀”)尝与人佣耕(被雇佣)天下独绝(妙到极处)波澜不惊(起、动)B.杂然而前陈(摆放)已尽吾齿(牙齿)wWw.xKb1.coM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

9、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C.去国怀乡(京城)争高直指(向)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往往因死者相藉也(常常,经常)D.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吾谁与归(回家)貌若甚戚者(悲伤)将兵徇蕲以东(攻取)5.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20分)(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醉翁亭记》中的意思相近。(2)《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中诗句“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意思相近的语句是“,”。(3)《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表现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4)《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季景色的句子是“”,描写夏天景色的句子是“”,描写冬季景色的句

10、子是“”。(5)《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的结合,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6)《与朱元思书》中的“,”总写了富春江景色的特点。(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8)浮光跃金,。(9),并怡然自乐。X

11、k

12、B

13、1.c

14、O

15、m(10)语文学习要学会总结和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陈涉世家》中“复立楚国之社稷”“社稷”代指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垂髫”和《醉翁亭记》“伛偻提携”“提携”都代指    ;《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代指    。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苏轼的《中秋月》一诗,完成第

16、6题。(6分)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6.(1)这首诗四句话中与《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高度一致的一句话是。(1分)(2)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3分)(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完成7—10题。(14分)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

17、,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

18、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 志:记。 ②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   ③忭:喜乐,欢欣。④荐饥:连年饥荒。荐,重。7.(1)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