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

扬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

ID:36738750

大小:1.05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4

扬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_第1页
扬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_第2页
扬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_第3页
扬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_第4页
扬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扬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扬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生   物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B.噬菌体可在动物细胞中增殖C.灭活的病毒可制成疫苗用于预防接种 D.癌症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2.关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的说法正确的是A.父方和母方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B.通常母方染色体移向一极,父方染色体移向另一极C.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另一半移向另一极D.

2、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未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3.下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细胞②中B.细胞①中的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组数之比为8︰8︰0︰4C.通常情况下细胞①和③产生的子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4.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如下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3

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物、沉淀物、上清液 B.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C.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5.右图为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图中①、②和③构成了一分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用PCR技术进行DNA扩增时,需要用解旋酶将④断开D.DNA单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连接6.下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

4、方向,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传递规律——中心法则,也适用于原核生物B.真核细胞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边转录边翻译,加快了蛋白质合成的速度C.①②③也能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D.图中核糖体最终能合成的4条肽链是相同的7.下表是玉米的基因型与性别的对应关系,已知B、b和T、t独立遗传。杂交实验中,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植株自交得到F1,若将Fl中的雌雄同株植株自由交配,所得F2中雌株与雄株的比例为A.9︰7 B.3︰l C.9︰8 D.13︰38.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植株有12对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5、.用秋水仙素处理花粉离体培养产生的幼苗,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24条B.经单倍体育种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再经过自交,产生的后代全部为纯合子C.经多倍体育种所育的品种和原品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细胞中,一定具有两对等位基因及2个染色体组9.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约合可来自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格里菲思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本质是基因重组D.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

6、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可导致基因重组10.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11.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①中的葡萄糖需穿过5层生物膜才能被③利用C.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

7、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于①和③D.若③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12.某小鼠骨髓遭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免疫情况是A.体液免疫恢复,细胞免疫未恢复B.体液免疫未恢复,细胞免疫恢复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恢复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未恢复1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含体温调节中枢,参与体温调节B.含渗透压感受器,调节水盐平衡C.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胰岛细胞,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14.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

8、素”时,获得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图中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B.终止发酵时间最好选择在P点时C.酒精浓度的增加会抑制酵母菌繁殖D.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率最大15.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动物的植食作用,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