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

ID:36743388

大小:302.3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_第1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_第2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_第3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_第4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陈雷内容提要抗战时期,为了保障军粮民食的供应,国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统制,其措施主要是田赋征实、军公民粮定量供应和限制粮价等。国民政府实行的粮食统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保障了抗战后期军粮民食的供应,稳定了后方社会秩序,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困难,为坚持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关键词抗日战争国民政府粮食统制作用抗战时期,面对严重的粮食困难和粮食危机,为了保障军粮民食的供应,国民政府加强了对粮食的统制,其措施主要有田赋征实、军公民粮定量供应和限制粮价等。关于抗战时期的粮食问题,过去学术界主要集中在田赋征实方面,对于

2、田赋征实后国民政府如何管理和分配粮食则较少涉及。鉴于此,本文试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作一全面、系统地探讨和考察。一战时粮食统制的必要性粮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关系战争胜负,在供应上不容稍有短缺和延误。而民以食为天!,确保后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民食的供应,是关系战时大后方稳定和持久抗战的基础。因此,战时军粮民食的供应,对支持战争的长期进行有重大意义。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即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1937年7月22日作为战时最高统帅部的军事委员会,密令成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由军政部长何应钦负责,决定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构及人员进行统制,以适应战

3、时需要。10月,经国防最高会议决议,国民政府决定在军事委员会下设立农产、工矿、贸易3个调整委员会和1个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以周作民、翁文灏、陈光甫、卢作孚分别为主任委员,负责调剂农村经济!、保育实业生产!、保持国际市场!和运输等事务,并在一些重要地点分设办事处,以增强对各地专项经济的统制。其中,关于粮食的收购、运销、储运及管理事宜由农产调整委员会负责。为加强对粮食的管理和监督,1937年8月先后颁布∀战时粮食管理条例#、∀食粮资敌治罪暂行条例#、∀没收资敌食粮及罚则处理规则#等一系列法规,决定设立战时粮食管理局,直隶于行政院,*本文为安徽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

4、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重点项目(编号:2009sk226zd)阶段性成果。李铁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政策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3期;于景洋李明董金清:∀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评析#,∀黑龙江财专学报#1997年第5期;孙美莉傅元朔:∀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田赋征实#,∀农业经济问题#1986年第3期;刘仲麟:∀也谈1942年田赋征实的税率与税负问题%%%兼与朱玉湘同志商榷#,∀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4期;朱玉湘:∀再谈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田赋征实问题%%%答刘仲麟同志#,∀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5、。∃2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负责管理有关粮食的生产、消费、储藏、价格、运输及贸易、统制及分配等事宜;同时为防止食粮资敌,决定加重其处罚力度,规定:凡以食粮供给敌军者处死刑!;私运禁止出口食粮10万斤以上者,以资敌论;未满10万斤者,处无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1938年夏,国民政府又先后颁布∀战区粮食管理办法大纲#及∀非常时期粮食调节办法#,规定各战区设置粮食管理处办理粮食采购、加工、储藏、配销等事宜,非战区各省设运销机构调节各地供求、并实施各项管理事宜。此时因战区范围尚小,后方交通尚称便利,产量丰富区域及广大农村均在我控制之下。加之1937、1

6、938年后方各省粮食普遍丰收,因此粮食尚不感匮乏,粮价亦较平稳,个别地方且有低落。在此情况下,上述成立战时粮食管理局及其他各项粮食管理的措施并未切实实行。粮食工作由经济部兼管,后方各省粮食的购储业务由经济部下属之农本局负责办理,各战区的粮食管理则由各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设置粮食管理处管理。这一时期,粮食工作的重点仅是调剂余缺,平稳粮价,主要由农本局在后方重要地区购储部分粮食酌为调剂,各战区粮食管理处所属的购粮委员会在重要军事要点酌购屯粮以备军用。&至1940年,抗战已历三年,随着战区的扩大,军队集中,战区迁至后方的人口达5000万之众,对粮食的需求激增。此时因

7、国际路线和国内交通节节受阻,原料及物资输入不畅,财政经济陷于困难,物价逐步上涨,囤积居奇之风渐盛。同时因宜昌失守,江运阻断,湘米不能后运。重庆及鄂西军粮民食均须赖四川省接济,一时供求失调,民情惶恐。加之当年四川省春寒夏旱,秋收荒歉,致使川省粮价骤然高涨。1940年7月8日,成都市米价每石售价100元,9日涨至108元,10日又涨至115元,至10月1日每石涨至200元。∋到1941年6月重庆米价较1937年上半年平均价格(每市斗132元)增长约31倍,达每市斗4187元,居全国首位,形势日趋严重。(随着粮价的暴涨和市场粮食的短缺,使得军粮民食的供应成为当

8、务之急,必须设法解决。为平抑粮价,保障军粮民食,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