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呵护耐心引导

细心呵护耐心引导

ID:36743752

大小:3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14

细心呵护耐心引导_第1页
细心呵护耐心引导_第2页
资源描述:

《细心呵护耐心引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心呵护耐心引导——浅谈学生责任心的培养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孩子的责任心就是孩子对生命负责、对自己负责,但一个人的责任心并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需要点滴积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本着从孩子自己到他人、从小事到大事、从少到多等原则去做。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做事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但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总会有反

2、复,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责任心的支持。责任心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靠意志力来维持,通过行为体现一个人具有对己对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才可能稳定持久,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因此教育者要注重长时间地去锻炼学生的意志,遵循“抓反复,反复抓”的教育原则。这样一来,学生在教育者持之以恒,刻意地锻炼下,意志就会更加坚强,责任感也会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提高,形成强烈的责任感。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责任心的基础。抓紧小事不放松,日积月累,养成做事责任心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

3、验责任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达到教育效果。当他们对行为负责时,我们要给予肯定与赞赏。如几个学生共同尽职尽责地完成了周末大扫除任务时,教师给予了表扬,这就使学生的责任心更强,以后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才会更加自觉主动和尽职尽责,得到老师的赞赏也会促使他们的性格更开朗乐观、自信进取,更善于交往协作,群体意识和有关能力会更强,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整个班级的成员都能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的话,那这个班集体也就更加和谐,这样的组织就是一个富有朝气的和日益发展的集体了。但也有些学生缺乏自治力和自觉性,加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均非常有限,他们开始独立做事是心怀良好愿望的,当2事情的结果与他们

4、预料的有反差时,往往不能接受。他们不知所措,叫喊,发脾气,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他们自己,这种脾气是冲着他们自己发的。他们的自信心开始动摇,感到沮丧,仅有的判断力也随之消失。此时,我们可以平静而温和地告诉他们,你已经尽力了,你做得很棒,我相信你能够挺过来。此时我们的平静恰好能够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接着我们要热情地鼓励,适当地帮助。让他们独立完成某事时,逐渐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同时客观地认识自己,让他们逐渐意识到什么事是他们能够把握的,什么事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能独立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他才能意识到责任,只有独立才能主动承担责任。他们的责任心会表现为:能够遵守纪律;能够辨

5、别好坏;对别人礼貌,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教者要根据他们的年龄,成熟程度,给他们设定责任,并进行适当的说理教育,给予榜样激励,使其坚定信念,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强化意志。学生的责任心强了,他们在学习上就会更自觉努力、勤于思考、作业认真、而且更有行为自觉意识更乐于接受和承担任务并自觉努力完成任务。一个学生具有了责任心,会带动和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因为责任心总是同人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等联系着、相互作用着的。这表现在一个人的自信心、进取心越强,理想越高,他们责任心就必然会强。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能孤立去培养,而应该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雄心、恒心、决心、公心、事业心

6、、忠心、爱心、孝心、关心、慈悲心、同情心、怜悯心、善心等相结合起来。因为这些“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出或增强人们的责任心。所以,我们说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过程,也是孩子“群心灿烂”的过程,只不过是责任心在“群心”中处于核心地位。那么我们怎样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责任心呢?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要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值日生、小监督员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

7、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整个行为训练中要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在认识和行为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教师的职责应当是唤醒学生蕴藏在内心深处的这种巨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