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的基础知识与选型原则

泵的基础知识与选型原则

ID:36745161

大小:181.5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4

泵的基础知识与选型原则_第1页
泵的基础知识与选型原则_第2页
泵的基础知识与选型原则_第3页
泵的基础知识与选型原则_第4页
泵的基础知识与选型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泵的基础知识与选型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泵的基础知识与选型原则泵名词术语1、泵---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流体能量的机器或机构称为泵。泵用来增加液体的位能、压能、动能(高速液流)。2、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断面的液体量(体积或质量)。用Q表示。单位是:m3/h、m3/s、l/min。3、扬程---单位质量的液体由泵的入口被输送至出口能量的增值。用H表示。单位是:MPa、m。4、转速---轴单位时间内的转数。用n表示。单位是:r/min。5、配带功率---原动机的额定功率。用N表示。单位是:kW。6、轴功率---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用P表示。单位是:kW。7、有效功率---又称输出功率,单位时间内从泵

2、中输送出去的液体在泵中获得的有效能量。用Pa表示。单位是:kW。8、效率---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用η表示。9、汽蚀余量---泵吸入口处单位质量液体超出液体汽化压力的富裕能量(以米液柱表示)。用NPSH表示。单位是:m。10、必须汽蚀余量---由泵厂根据试验确定的汽蚀余量(以米液柱计)。用NPSHr表示。单位是:m。泵汽蚀余量是由泵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是表示泵本身抗汽蚀性能的参数。欲提高泵本身的抗汽蚀性能,必须尽量降低汽蚀余量。--11、吸上真空高度---又称吸上真空度,从泵基准面算起的吸入口的真空度(以米液柱计)。用Hs表示。单位是:m。国内老式样本以吸上真空高度反映泵

3、的汽蚀性能,现该指标已淘汰。Hs与NPSHr值的换算按下式:NPSHr≈10—Hs12、系列---泵的系列是指泵厂生产的同一类结构和用途的泵。如IS系列清水泵、IH系列化工泵、S系列中开泵等。13、粘度---粘度就是润滑液体的内摩擦阻力。粘度的单位有多种,分别介绍如下。(1)动力粘度(绝对粘度)μ在国际单位制中,如使相距1m、面积各为1m2的两层平行流体间产生速度为1m/s的相对移动时,所需施加的力为1N。则这种流体的动力粘度就1Pa?s(帕?秒)。1Pa?s=/m2,1N?s一般常用为mPa。在CGS制中动力粘度单位是P(泊),常嫌P的单位过大而常采用cP(厘泊)。它和

4、国际单位制单位间的关系是:1cP=0.001Pa?s。(2)运动粘度ν通常粘度计所测量的不是动力粘度μ,而是μ/ρ,ρ是流体的密度,单位kg/m2或g/cm2。这个比值称为运动粘度ν,即ν=μ/ρ。运动粘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是m2/s,在CGS制中是(St),1St=1cm2/s,而实际常用的是厘斯(cSt),1cSt=1mm2/s,1St=100cSt。(3)条件粘度η--除了μ和ν以外,实践中还常遇到各种条件粘度,如恩氏粘度(oE)、赛氏粘度(SUS、赛氏秒)和雷氏粘度(RSS、雷氏秒)。我国常用的条件粘度有恩氏粘度和赛氏粘度。泵分类按工作原理和结构泵分类如下:--叶片式

5、泵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叶片对液体的作用把原动机的机械能传递给液体。容积式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工作容积周期变化输送液体。叶片式泵的流量随压力变化而变化,容积式泵在一定转速或泵速(往复次数)下的流量是一定的,几乎不随压力而改变;叶片式泵一--般不具备自吸能力,而容积式泵具有自吸能力,泵启动后即能抽除管路中的空气吸入液体;相比之下,叶片式泵适用于低压力和大流量,容积式泵适用于高压力和小流量;一般来说,容积式泵的效率高于叶片式泵。选泵原则和步骤泵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品种繁多的通用机械,正确选择泵的类型和型号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泵能否达到系统设计要求、泵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泵的购置

6、成本和寿命周期内总成本等。现实中,由于选型不合理,许多泵处于不正常状态运行,造成能源浪费,维修成本增加,甚至根本不能正常使用。所以,泵的选型需要认真进行,反复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以保证泵的正常运行。以下是选泵的原则和步骤:一、选泵原则1.满足要求所选泵的性能应满足工艺流程设计要求。2.选泵从简优先选择结构简单的泵。因为结构简单的泵与结构复杂的泵相比,前者具有可靠性高、维修方便、寿命周期内总成本低等优点。例如:单级泵和多级泵、叶片式泵和往复式泵。3.优选离心泵--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输液无脉动、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因此除以下情况外,应

7、尽可能选用离心泵:(1)有计量要求时,选用计量泵;(2)小流量高扬程时,选用旋涡泵、往复泵;(3)小流量高扬程,且要求流量(压力)无脉动时,选用旋涡泵;(4)大流量低扬程时,选用轴流泵、混流泵;(5)介质含气量75%,流量较小且粘度小于37.4mm2/s时,选用旋涡泵;(6)介质粘度较大(大于650~1000mm2/s)时,选用转子泵、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7)对启动频繁或灌泵不便的场合,选用有自吸性能的泵,如自吸离心泵、自吸旋涡泵、隔膜泵;(8)有特别需要时,选用其他泵,如:喷射泵、软管泵等。4.特殊要求安装在爆炸区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