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

ID:36745600

大小:63.1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4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6例(32眼)青光眼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作为观察组;随机对照组20例(24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前房深度。结果:改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术后半年观察组的功能性滤过泡较对照组多。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不仅能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改良小梁切除术;功能性滤过泡;前房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1],小梁切除术为目前主要治

2、疗手段,小梁切除术是1968年Cairus首先提出的,目前已广泛应用各类青光眼治疗,是当代最流行的一种青光眼滤过引流术[2],但部分患者因术后早期并发症如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和术后后期并发症滤过泡瘢痕化而致手术失败。我科于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起开展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即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联合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技术以及前房穿刺向前房内注入无菌平衡灌注液形成前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理想,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51.1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3

3、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青光眼拟行小梁切除术患者46例(56眼)。男10例,女46例。年龄41~82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6例(32眼),男5眼,女27眼,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4眼),男5眼,女19眼,施行传统的小梁切除术。两组性别分布相似,年龄相似,两组术前检查无显著差异性。术后随访6个月。1.2手术方法:观察组:①给予2%利多卡因注射液+0,75布比卡因注射液等量液2ml做球后阻滞麻醉,再给予0.4%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三次。②做以穹窿为基底的上方结膜瓣,做梯形板层巩膜瓣4mm*3mm约1/2巩膜厚度的巩

4、膜瓣,板层间剥离至透明角膜内1.0mm。③用浸0.25%丝裂霉素C的棉片置于巩膜瓣下3min,100ml生理盐水冲洗。④用5.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于术眼颞侧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⑤于巩膜瓣下做1.5mm*1mm小梁切除,对应虹膜根部切除。⑥巩膜瓣两角做结节缝合1针,做可调节缝线1针,将结膜瓣严密缝合(视情况缝合2~3针).⑦前房穿刺口注入无菌平衡灌注液形成前房,观察60s前房形成,深度不变。⑧术后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注射液10mg+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术眼单眼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术。1.3术后处

5、理:术后每日常规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每日六次滴眼,给予静点抗菌素三天预防感染,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球结膜切口有无渗漏、前房以及滤过泡形成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情况。2结果52.1术后前房形成情况:采用同仁医院浅前房分级,术后第二天观察组前房形成31眼,占96.88%,有1眼I级浅前房。对照组术后第二天前房形成21眼,占87.50%,有3眼I级浅前房。观察组术后浅前房明显低于对照组。2.2术后眼压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一天平均眼压11.8mmHg,对照组术后第一天平均眼压15.5mmHg,两组术后眼压有明显差别

6、。2.3滤过泡的形成情况:根据Kronfeld分型标准[3],术后6个月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30眼(93.75%),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20眼(83.33%),二者有明显差别。3讨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不可逆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主要因瞳孔阻滞,虹膜周边向前膨隆与小梁相贴,房水外流受阻而引起眼压升高,造成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造成的视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就在,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5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其降眼压机制是房水经巩膜瓣下外引流至结膜下间隙以吸收,

7、随着显微手术的开展和此技术的不断改良,成功率大为提高,但仍未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后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和手术后期滤过泡瘢痕化致手术失败的两个主要问题[4]。自1983年首次报道MMC用于青光眼的滤过手术中抗滤过泡瘢痕化以来,现丝裂霉素以广泛应用于青光眼的滤过手术中,MMC是由头状链球菌素分离出的一种碱性抗肿瘤抗生素,可干扰成纤维细胞DNA和RNA合成或细胞分裂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从而减少滤过口瘢痕形成[5]。正因为MMC能抑制瘢痕的形成,失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得到维持,但MMC的应用也造成术后早期浅前房,眼压过低的并发症的增加,老年患者、结膜

8、及筋膜菲薄者应降低药物浓度或缩短使用时间,另外使用MMC后应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防止MMC药液在伤口附近弥漫扩散,减少MMC角结膜毒性反应以保证手术效果。青光眼滤过手术目的是建立合适的滤过量,达到目标眼压,保存现有的视功能。滤过量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