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反思

ID:36747228

大小:19.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反思_第1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反思_第2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反思_第3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反思[关键词]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近代社会变迁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项历时三年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但要将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落实到课堂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协同多方力量,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面是笔者基于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步理解,进行的必修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以下简称《进步》)的教学与反思,请予以指正。一、教学设计思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

2、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基于以上要求,根据《进步》一课的内容特点,设计了如下环节:(一)立足时空变化,认识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叶小兵教授认为,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具体到历史教学中,就是将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统一起来,使历史成为特定时空连接点上的一个坐标,展示自然、社会与个人三位一体的历史。1.营造时空背景,

3、扩大历史视野《进步》的教学设计,受中国山水画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的构图启发,立足宏观时空背景,展示历史时空之美、动态之美和多样之美。让学生在近与远、动与静、微观与宏观的交互变换中,不断调整观察历史问题的视野和视角,在整体与局部、表象与实质、继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的分析对比中,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强化时空观念。教学伊始,抓住本课标题,提醒学生务必在近代以来中国特定时空背景下思考学习内容,同时也要关注近现代世界发展的大背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近代以来100多年的历史流淌中,在中国与世界的空间变换中,看到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在沿海地区发展

4、速度快,内陆地区发展速度慢,城市发展速度快,农村发展速度慢等特點;看到新中国成立后,沿海与内地交通发展差距在逐步缩小;看到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科技互动过程中,中国由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到与世界同步,到逐步成为引领世界交通和通讯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2.设置历史情境,引发跨时空思考时空观念是在特定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选择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历史现象,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作出合理解释。材料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5、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材料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柳永:《雨霖铃》材料3:近代上海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生活的影响》在不同时代人的直觉感受中,时空观念蕴聚着时代的文化。在大致相同的时空感受能力的生理基础上,由于种种社会文化条件的差异,人们对于空间和时问的心理感受和认识并不相同。产生这种不同的直接基础,

6、是人类对于自然把握的广度和深度。三段材料都涉及离别,但同样是离别,古人和近人表现出的不同情感,缘于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改变,使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发生了变化。这各教学环节,从一个新的视角引导学生对时空观念的认识。(二)立足历史联系,认识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深刻影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离开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阐释。因此,依据一定的材料,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因果关系、对立统一、矛盾转换等辩证思路,引导学生在分析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中加深和拓宽对历史的认识,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笔者根据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

7、对国人生活的影响》的研究材料,设计了以下问题:1.近代交通工具与思想启蒙——认识新式交通工具对人们认识并接受近代工业科技的启蒙和先导作用。一位居住浙江余姚偏僻小村叫蒋村的小地主,他是上海钱庄的股东,需要常常去上海照应生意。1890年前后,他常常往返的行程是,先从余姚的蒋村坐旧式木船到宁波,然后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他常对家人说:“坐木船从蒋村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是坐轮船从宁波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一夜之间就到了。”这位受到刺激的有志人士,对轮船充满羡慕,竟自行试造轮船,虽造出来了,但因不懂得装蒸汽机而告失败。因而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了传统的私塾

8、而到教会学校读书,去学习西人制造神奇东西的“秘诀”。一位清末京官记述他某次随皇上所派钦差赴吉林公务的过程,即为一例。由钦差大员率领上下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