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南巴地区地层水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通南巴地区地层水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ID:36748508

大小:374.8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通南巴地区地层水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意义_第1页
通南巴地区地层水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意义_第2页
通南巴地区地层水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意义_第3页
通南巴地区地层水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意义_第4页
通南巴地区地层水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南巴地区地层水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第37卷第3期2013年6月JoURNAL0FN0RTHEASTPETROLEUMUNIVERSITYVo1.37No.3Jun.2013通南巴地区地层水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意义肖印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853)摘要:考虑川东北地层水的水化学特征(包括地层水矿化度、地层水的变质程度、脱硫系数等),根据封盖层的发育分布及其内部结构,分析盖层对地层水的分隔性能;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地质历史上地表水对地层水的改造程度,研究地层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通南巴地区地层水主要经历早期深埋形成封存变质水期一局部地层水渗滤改造期一深层水封闭,浅层水

2、进入开启期一晚期重建封闭期等变化;中下三叠统存在一套良好的膏岩层且埋藏较深,没有经历地表水改造,使得保存条件明显优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及中下侏罗统地层,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砂泥互层具有较高渗透能力的须家河组受到地表水的淋滤作用,油气保存条件较差,油气勘探潜力有限.关键词:通南巴构造带;地层水;保存条件;演化特征;封盖层中图分类号:TEl2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07(2013)03—0059—060引言地层水不仅是油气运移的驱动力,而且还是油气运移、聚集的载体口].地层水的演化是盆地演化过程中水文地质、水岩相互作用、流体流动及其混合作用等的综合反映,与油气

3、的生成、运聚、保存和破坏有密切联系_3].在松辽盆地北部地层水研究过程中,夏建慧发现盖层密封条件差是使扶余油层地层水矿化度降低的主要原因l5].渠永宏等认为地层水矿化度高、变质程度低有利于油气保存_6].在川东北地层水研究过程中,贾霍甫等认为矿化度、变质系数和脱硫系数等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与油气保存条件相关].在中扬子地层水与油气保存特征研究过程中,胡晓凤等认为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取决于地质体演化过程中的溶解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生物化学作用、扩散作用、浓缩作用及混合作用等].在东营凹陷新近系地层水特征研究过程中,陈中红等认为地层水化学场的分布影响原油密度和天然气的分布规律

4、。。].因此,通过地层水矿化度的大小、离子成分的变化差异可以间接记录油气保存条件的演化.川东北地区地层水特征明显、分布多样,不同层位、不同位置地层水矿化度与矿物离子成分差异较大.川东北地区油气保存条件差异是制约油气勘探成功率的重要因素[1“].笔者根据川东北地层水的水化学特征,分析地层水分隔性能和地质历史上地表水对地层水的改造程度,进而研究地层水演化特征,探寻油气保存条件的有利区带,优选油气勘探目标.1地质概况通南巴构造(带)位于四川省通江、南江、巴中县境内(见图1),勘探面积约为3.0km;位于川北大巴山前陆盆地与川中隆起之间的斜坡带上,:II:AI~米仓山冲断隆起带和旺苍

5、一南江构造带,东接川东高陡构造带,南为仪陇一平昌平缓构造带,其构造特征与演化主要与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川东褶皱冲断带密切相关.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位于扬子地块北侧,是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之间的前陆地区,为一走向近北西的弧形构造带,其形成演化历经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6次构造运动,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ll“].通南巴受北东、北西向主要构造变形带影响,油气富集,保存特征复杂多样,尤其是燕山晚期至喜山期以来强烈的构造活动对川东北区块的油气聚集、保存产生极大影响,造成油气在平面及剖面上的分收稿日期:2013—01—11;编辑:任志平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

6、目(12521053,12521061)作者简介:肖印锋(1976一),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油藏工程方面的研究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第37卷2013年布与富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图1通南巴构造带位置Fig.1LocationmapofTongnanbastructuralbelt2地层水基本化学特征30通南巴构造带是川东北地区地层水资料较为丰富的地区,地层水资料主要集中在构造带的东26部,分布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与下侏罗统(T。—一1:日i22J).该区地层水大多属于NaSO型水或Cl—要I’SO一Na型水【1,地层水离子特征为变质系主18~c(Na)/c(Cl一)数c(Na’。)/c

7、(C1)>1,脱硫系数c(10SO)/c-c(1SOi一)/e(C1一)◆l4■(C1)偏高,表现为明显的地表水渗入改造特征,"¨%10矿化度为27~34g/L;东北部的川I涪82井的改造特征不明显,矿化度相对较高,平均为75g/L图2通南巴川I涪82、川I27、川I23井地层水特征(见图2),主要属于过渡带(缓慢交替带)的弱盐Fig.2Chuanbei82,Chuan27,Chuan23inTongnanbathecharacteristicsoftheformationwater水区(矿化度约为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