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促进法》PPT课件

《就业促进法》PPT课件

ID:36750441

大小:289.1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10

《就业促进法》PPT课件_第1页
《就业促进法》PPT课件_第2页
《就业促进法》PPT课件_第3页
《就业促进法》PPT课件_第4页
《就业促进法》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就业促进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经济法系列劳动法学蔡晓红主讲第一章劳动法基础理论劳动法目录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三章国际劳动立法第四章就业促进法第五章劳动合同法第六章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法第七章工资法第八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法第十章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法第十一章工会与职工民主参与法第十二章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第十三章劳动争议处理法第四章就业促进法第一节就业概述第二节公平就业第三节就业服务与职业介绍第四节就业援助第五节职业教育和培训第六节招工制度劳动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宪法》4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

2、善劳动条件,并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劳动者报酬和福利。第一节就业概述一、就业的概念和特征(一)劳动就业的定义 广义: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创造价值的过程。 狭义: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公民获得有报酬或经营收入的职业。(劳动法)(二)劳动就业的特征1、劳动者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在我国是16周岁,有劳动能力和部分劳动能力(没有劳动权利能力的人没找到工作,不属于失业)。2、劳动者必须有就业愿望。如果主观上没有就业愿望,即使临时参加社会劳动,也不属于就业。比如,大学毕业考研、专升本等做兼职、勤工助学也不是,那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为了生活费等。3、必须

3、从事法律允许的社会职业,即是合法劳动。(不得从事贩毒、军火等)4、劳动者所从事的社会职业是有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能够用以维持劳动者本人及其赡养一定的家庭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我国劳动就业的形式和方针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劳动就业由统包统配向靠市场竞争就业和多渠道、多方位的就业方式过渡(就业的形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洽谈就业,如,毕业生需求洽谈会等;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劳动者自己组织起来就业、国家提供优惠政策自谋职业,如劳动者从事个人经营,创业等;国家安置就业,如城镇复员军人、烈士的子女(负责一员)等保证其实现第一次就业。我国劳动就业方针(1)建国初期(50---70年代)

4、政府介绍就业和群众自行就业相结合(“两扇门”就业方针)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80年代) 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三结合”就业方针) (3)现阶段(90年代后) 职业介绍所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第二节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一)国家促进就业原则;(二)平等就业和自主双向选择原则;(三)劳动者竞争就业原则;(四)特定就业群体的特殊保护原则;比如对未成年工、妇女的保护原则,残迹人、退役军人等的就业保障原则等。(残疾人做生意减税、免税;城镇退役军人保障其第一次就业等);(五)禁止未成年人就业原则。见教材49页公平就业原则理解:失业与下岗(一)失业的界定1、失业——具有

5、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公民未能实现就业的状态。2、失业的类型:总量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广东现象很严重)、摩擦性失业(由于信息不对应产生,属于正常)、选择性失业(自愿失业,比如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等等。(二)下岗的界定1、概念——劳动力与劳动岗位相剥离的状态(是我国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如因生产经营需要下岗。2、一般不安排下列人员下岗(了解):配偶一方已经下岗的;离异或丧偶扶养未成年子女者;省级以上劳模;烈士遗属;现役军人的配偶等。(三)失业与下岗的区别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仍具有劳动关系第三节就业服务与职业介绍一、就业服务见书55页二、职业介绍见

6、书56页三、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见书58页1、职业介绍劳动者的就业与用人单位招聘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活动来实现的(为了促进就业)。职业介绍是国家规定的有关部门和机构,依法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沟通和咨询的一种就业中介服务。职业介绍机构的分类:(一)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 (1)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指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办、承担公共就业服务职能的公益性服务机构; (2)其他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指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活动的服务机构。 (二)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收费高) 由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从事营利性职业介绍

7、活动的服务机构。第四节就业援助一、就业援助的概念与范围二、就业援助的主要措施见书60--页第五节职业教育和培训一、职业培训概述二、职业培训立法三、职业培训的分类与形式四、职业技能鉴定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见书64--页第六节招工制度一、招工的原则(一)用人单位用人自主原则 (二)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原则 (三)择优录用原则二、境内就业(一)就业条件 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且有就业愿望(16岁以上);已不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