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ID:36751269

大小:60.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4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_第1页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_第2页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关键词】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0引言胆囊结石常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为12%~21%[1].约95%的胆囊结石其胆囊切除可以在腹腔镜下施行,约75%的胆总管内结石可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和胆管内结石取出[2].我院200401/200701对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开展十二指肠镜(EST)联合腹腔镜(LC)进行治疗,效果满意.31临床资料我院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0(男48,女42)例,年龄18~72(平均45

2、.4)岁.均经B超、CT或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确诊.均无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排除肝内胆管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狭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胆管结石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对照组采用经右侧腹直肌切口,长约13~18cm,胆囊切除术后,行胆总管切开,用取石钳或胆管镜取石,置T形管,术后常规治疗,2wk后行T形管造影,无结石残留,拔除T形管.治疗组先行ERCP造影明确结石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即行EST取石,采用乳头切开刀在十二指肠乳头1

3、1~12点处作切口,一般为1.0~1.5cm,取石网篮取石,如结石较大,用机械碎石器碎石取石.取石后均放置鼻胆导管引流(ENBD),引流胆汁并定时冲洗胆道,预防胆道感染.取石成功后,再造影证实结石是否取净和胆总管通畅无梗阻.如无并发症,于第2日行四孔法LC.对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切口感染情况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6~24mo,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治疗组结石取净率为91.1%(41/45),

4、无中转开腹.治疗组的切口长度为(2.5±0.6)cm,术中出血量为(25.4±9.3)mL,术后引流时间为(1.8±0.6)d,无切口感染,住院时间为(7.1±1.9)d;对照组切口长度为(12.4±1.7)cm,术中出血量为(55.5±12.8)mL,术后引流时间为(4.1±0.8)d,切口感染5例,住院时间为(14.4±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讨论腹腔镜内镜技术的开展和影像学的进步给胆囊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微创治疗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5、已成为现代胆道外科的热点[2].近年来,采用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成功率在90.0%以上[3].EST与LC的联合应用,既保持了微创手术的特点,同时又有很高的治愈率,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4],并能明显降低胆道狭窄的发生率,如果结石再发,可重复取石,患者易于接受.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的机会少,尤其适合于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机会减少.为高龄、不能耐受手术或麻醉的患者提供了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EST联合LC局限性表现为:对十二指肠

6、乳头的条件要求较高;大结石(主要为直径>1.5cm)取出困难;对肝内胆管结石无效;胆囊周围粘连程度影响手术效果.所以要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以减少并发症.【参考文献】3[1]陈心锐.腹腔镜并内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效果比较[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43(5):429-431.[2]郭永学,梁浓亮,王金重,等.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99-100.[3]刘风学,智德彦,寿楠海,等.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石症[J].中

7、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1):26-29.[4]于进,张玉清,冀明.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8):55-56.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