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解止抽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清解止抽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ID:36754836

大小:63.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4

清解止抽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清解止抽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清解止抽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清解止抽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清解止抽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解止抽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 目的观察清解止抽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清解止抽汤口服,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合阿莫西林口服,均连续用药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疗效率与对照组相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治疗组不良反应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清解止抽汤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关键词】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清解止抽汤;临床观察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常见于2~15岁儿童。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头、肩、肢体、躯干等运动肌快速抽动,

2、交替出现,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和猥劣言语及强迫症状。西医学认为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品质性因素、感染免疫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1。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及药物。西医治疗副作用较大,往往使家长或患儿不易接受,并且易产生耐药性,使病情反复,远期疗效不理想。近10年来中医中药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且在获得疗效的同时,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笔者于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用自拟清解止抽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儿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

3、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4例;年龄3~6岁8例,7~10岁15例,11~16岁7例;病程<1年13例,1~3年8例,4~6年5例,>6年4例;有1种抽动者2例,有2种抽动者9例,有3种抽动者12例,有4种抽动者3例,有5种抽动者2例,有6种以上抽动者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6岁9例,7~10岁13例,11~16岁8例;病程<1年12例,1~3年9例,4~6年6例,>6年3例;有1种抽动者3例,有2种抽动者8例,有3种抽动者12例,有4种抽动者5例,有5种抽动者1例,有6种以上抽动者1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

4、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根据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神经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制定。(1)起病大多数在2~15岁之间。(2)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3)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4)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5)症状的强度在数周或数月内有变化。(6)抽动1日发作多次,几乎日日如此。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同一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月。(7)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

5、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   1.3病例纳入标准   (1)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无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3)近1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4)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升高。(5)患者年龄在2~15岁之间。(6)患儿家长知情同意。   1.4病例排除标准   (1)不符合小儿抽动症的诊断标准者、未按规定用药、因病例脱落或其他原因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2)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   2 治疗方法   2.

6、1治疗组   治宜清热解毒祛风。方药组成:金银花9g、连翘9g、僵蚕6g、蝉蜕6g、钩藤9g、生石决明12g、射干6g、山豆根6g、木贼草9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甘草3g。随症加减:伴有过敏性鼻炎者加辛夷6g、苍耳子6g;抽动明显者加全蝎3g、蜈蚣1条。服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100~200ml,分2次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受凉感冒。不得使用泰必利、氟哌啶醇等药物。   2.2对照组   采用西药氟哌啶醇片合阿莫西林口服,氟哌啶醇开始剂量每日0.5mg,每日2次,效果不佳时,每隔5d增加0.5mg,剂量控制在2~4mg。

7、阿莫西林用量50~100mg/(kg?d),3次/d,连用5d后停服。   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2.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yale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cgi)评价药物疗效,分别在治疗1周、2周时各评定1次。根据治疗前后的ygtss总分减分率分析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疗效变化。临床总疗效按完全缓解、显效、有效、无效四级评定。完全缓解:症状消失,减分率≥75%。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减分率≥50%。有效:症状减轻,

8、减分率≥30%。无效:症状无改变,减分率<30%。   减分率=(基线总分-治疗后总分)/基线总分×100%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