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案反思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013教案反思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ID:36757800

大小:4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4

2013教案反思酸和碱的中和反应_第1页
2013教案反思酸和碱的中和反应_第2页
2013教案反思酸和碱的中和反应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3教案反思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英林学校:何立文(2013.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领会中和反应、盐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观察实验的能力。2.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

2、活动设计意图设疑导入实验分析〈第一课时〉〈提问〉小明的妈妈不小心把面团发酸了,你能帮帮她吗?观察实验 回答问题提出猜测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顺水推舟  深入探究〈引导〉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如果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继续上述实验,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指导观察图〈小结〉NaOH+HCl=NaCl+H2O〈举例〉Ca(OH)2+2HCl=CaCl2+2HCl2NaOH+H2SO4=Na2SO4+2H2O 按课本要求进行

3、探究实验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比较实验获得新知,增强了求知欲。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辅以举例,让学生自己观察和归纳相同的部分,以便理解后面的中和发应的定义。归纳总结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理解记忆适当记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下面实际运用作准备。 指导运用〈投影〉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观看图片   加深理解 展开联想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归纳〉1.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

4、中和酸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3.用于医药如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的药物,夏天蚊虫叮咬后可涂氨水、牙膏等碱性物质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P661(3)、3、5 不断思索,寻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学生谈收获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化学课上所学知识能密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形成了想把前面的知识也投放与社会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板书设计]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的概念2.中和反应的实质二.中和反应的实

5、际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疗保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英林学校:何立文(2013.4)本节课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反应微粒观;将化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凸现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中和反应的重要性。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利用指示剂对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进行判断,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对两者反应后溶

6、液的成分进行分析,主要利用了酸与指示剂、金属、盐的反应,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和反应的应用时,应该让学生自己练习写出化学方程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如果在学习用pH表示酸碱度之后,对该实验中pH进行详细分析:①开始滴加盐酸时,溶为红色,溶液呈碱性,pH>7②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呈碱性,pH=7③继续滴加盐酸,溶液为无色,pH<7.学生对该反应实质理解会更加深刻,对后面pH的学习也会更容易.不足及改进:没有设计和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间,打算以后在安排一

7、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到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他们对实验现象会更加深刻,描述实验现象时也就会更加的规范和准确,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