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感应实验说明

静电感应实验说明

ID:36758507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4

静电感应实验说明_第1页
静电感应实验说明_第2页
静电感应实验说明_第3页
资源描述:

《静电感应实验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静电感应实验静电应可用验电器检验。早期的验电器是用蚕丝悬挂一个木髓球(图1)构成的木髓球验电器。在带电体周围,对木髓球显示吸引力的空间就是存在静电场的空间。比较精确的检验得用金箔验电器。  传导和绝缘  可由下列实验了解传导和绝缘的现象。  ①手持胶木棒中段,用毛皮摩擦其一端,然后移近验电器,便能吸引木髓球。如果把未经摩擦的一端移近验电器,则没有这种吸引力。可见在胶木棒上摩擦生成的电荷保留在原处,不会转移到别处去。  ②换用金属棒重复上述实验,验电器检查不出金属棒带电的任何迹象。  W.吉伯根据实验①和②的结果,按能否用摩擦方法使材料带电,

2、从而把材料分为“电质”和“非电质”。  ③持金属棒中央的胶木手柄,用毛皮摩擦金属棒的一端,然后把金属棒移近验电器,可知金属棒两端都已带电。实验说明金属不但能借助摩擦而带电,并且能把电荷转移到金属的其他部位,这种现象叫做传导或导电。  金属的导电作用可进一步用实验证明。用手指轻触上述带电的金属棒,或持另一根金属棒同它接触,它就丧失了吸引木髓球的能力,说明原先带的电荷通过金属和人体已全部传导入地。如果改用胶木棒接触带电的金属棒,金属棒就仍然有吸引木髓球的能力,说明胶木棒不导电。据此电质和非电质应分别正名为电的导体和绝缘体。金属是良好的导体,玻璃

3、、树脂、胶木、丝绸等是良好的绝缘体。  正电和负电  正电和负电的概念,起源于下列一些实验。  ①以毛皮摩擦使两根树脂棒带电,其中一根是用细丝线水平悬置的(图2),再把另一根向它移近,它就受到斥力而后退。  ②改用丝绸摩擦两条玻璃棒重演上述试验,带电的玻璃棒也互相推斥。  ③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树脂棒水平悬置在丝线上,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两者会互相吸引。  法国科学家C.-F.迪费用类似的方法对多种材料进行试验后提出:有两种而且只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玻璃棒经丝绸摩擦后所带的电可做为一种电的代表,迪费称为“玻璃电”;树脂棒经毛皮摩擦后所

4、带的电为另一种电的代表,迪费称为“树脂电”。后来,玻璃电改称正电或阳电;树脂电改称负电或阴电。迪费还提出静电力的定性规律:异性电相吸,同性电相斥。  用毛皮摩擦树脂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把这两根带异性电的棒分别悬挂。把毛皮移近树脂棒,或把丝绸移近玻璃棒,都表现出相吸;而把毛皮移近玻璃棒,或丝绸移近树脂棒,则都表现出相斥。这说明摩擦使异性电同时出现在互相摩擦的一对物体上。  感应起电  令一对支持在绝缘座上的导体B和C互相接触(图3),然后把带电体A移近导体B的右测。如果A带的是正电,则因异性电相吸,导体B的右端出现负电;同时,因同性电相

5、斥,导体C的左端出现正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如果这时把导体B和C分开,就可以使两端感应的电荷分别保留在两导体上。  导体B和C所获得的电荷的性质可用验电器检验。令带电体A接触验电器的木髓球,它从A通过传导获得正电后,就被斥离。然后,移此验电器试验B和C导体,带有正电的木髓球被B吸引而被C推斥,证明前者带有负电,后者带有正电。  法拉第冰桶实验  1843年,M.法拉第将一只盛冰用的锡铅合金桶(直径为7英寸,高为10.5英寸)和一只灵敏的金箔验电器相连接(图4),进行了一系列精确的实验,并得出了定量的结论。   ①用丝线悬挂带电的导体球,

6、从冰桶小口降到冰桶内腔深处,但不接触桶壁(图5)。如果导体球带的是正电,由于静电感应作用,桶壁内表面就出现负电,正电则转移到桶壁外表面和验电器下端,原先垂下的两片金箔因而得到正电,互相排斥而张开。  ②移动带电球在桶内的位置,只要不提升到靠近桶口的地方,金箔的张角就保持不变。所以金箔的张角能可靠地显示深入桶内的电荷。把带电球体提出桶外,移到远处,金箔就下垂。  ③令桶内的带电球体与桶壁内表面接触,金箔张角不变。然后把球体提出桶外,金箔张角仍不变。但球体已丧失了全部电荷。  ④令带电球体悬在桶内,金箔张开,然后以手指触一下桶壁外表面,金箔就下

7、垂,表示冰桶外表面和验电器上原先感应的电荷通过人体传入大地。再提出带电球体,金箔又张开。但桶外表面的电荷与球体的电荷性质相反。再把带电球体放入桶内,金箔由张开转入下垂。待球体落到桶底,与桶壁接触后,再提出桶外,全过程中金箔始终保持下垂,可见球体已失去了所有的电荷。  ⑤令带电的导体球A悬在桶内深处,观察金箔的张角。然后把任意形状和材料构成的不带电的导体球B悬入桶内,金箔张角不变。令B和A接触,张角仍不变。最后把物体B提出桶外,因为B把从A分得的那部分电荷带走了,所以张角缩小。  ⑥把丝绸系在绝缘棒的下端,与玻璃棒一同伸入桶内,互相摩擦,金箔

8、保持下垂不动。如果把丝绸或玻璃棒撤出桶外,金箔就张开同样的角度。  冰桶实验①~④的结果表明,静电感应作用下出现的异性电荷是等量的。实验⑥的结果表明,摩擦起电必定使等量的异性电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