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冷落的

那些被冷落的

ID:36759751

大小:7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4

那些被冷落的_第1页
那些被冷落的_第2页
那些被冷落的_第3页
资源描述:

《那些被冷落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那些被冷落的“教育常识”才是真教育在什么都讲究速成的今天,教育也不例外,各种速成学、成功学充斥着教育领域,从学生家长到老师,乃至教育系统都在追随着“快”,都在试图寻找“捷径”,创造“技巧”。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提醒我们,那些被冷落的“教育常识”才是真教育。那么,这些教育常识都是些什么呢?与小编一同看看李镇西的观点吧!所谓“常识”,我认为简单地说,就是人所共知的真理。百度上的解释是:“普通的知识,众所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与生俱来、毋须特别学习的判断能力,或是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当然,认真推敲,

2、这个解释也不绝对严密,因为任何“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需要“解释或加以论证”甚至成为“非常识”。比如,过去“太阳围绕地球转”是常识,而现在“地球围绕太阳转”才是常识。但我这里说的“常识”,是指相对正确而且得到公认的真理性教育命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老得不能再老的常识了,但往往被人遗忘。教育是师生双方心灵交融的过程,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但现在许多人越来越把教育仅仅当做“技巧”的操作。我们不是否认智慧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爱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没有了爱,“水平”再高,没用。“只有爱,也

3、没有教育。”缺乏爱的教育是伪教育,但用爱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还要有职业精神,要有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要有渊博的学科素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一句话,要有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虽然对学生的爱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爱本身不是专业水平。对孩子的爱,教师超不过家长,但家长不一定都能搞好教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话的意思就是做什么都得付出艰辛劳动,只有勤奋,才有成功。但我们现在不少教育者恰恰喜欢“发明”捷径。一些校长或专家时不时会宣称自己创立了什么“模式”或什么什么“几步法”之类的“科研成

4、果”,从而“迅速提升了教学质量”,“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云云。对此我嗤之以鼻。方法无论多么科学,都需要刻苦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永远都不会过时。“最好的教,就是让学生学会学;最好的学,就是让学生给别人讲。”现在各种名目的自主学习课堂,被冠以这样名称那样名称,并都以改革创新的面目出现在媒体。但在我看来,其实这些都是常识的胜利。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小先生制”,再到八十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的“茶馆式教学”……贯穿其中的都是对学生的尊重,只要学生动起来了,教学自然“高效”;否则无论表面上多么

5、热闹,都是“搞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话的意思就是教育没有“万能钥匙”。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任何班级都是一个与众不同充满个性的集体,任何学校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社区环境、办学传统、生源特点,因而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独特性的“精神共同体”。所以,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班,或是一个学校,都不可能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技巧、方法、模式去“搞定”。教育当然有着普遍的原则,但所有的“绝招”都具有“针对性”、“现场性”、“临时性”甚至“一次性”。“任何一个孩子首先是其家庭的产物。”我们常常不切实际地夸大学

6、校教育的作用,夸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其实,一个孩子能否成才,和其父母有直接的关联。最起码孩子的智力就取决于其父母的遗传基因,这点我们始终不愿意公开承认。我们不要总是认为“优生”都是教师教育出来的。以品行而言,孩子做人的高下,最重要的依然是取决于其父母的家庭教育。一个孩子举止粗俗,言行不一,满口脏话,不讲卫生,懈怠懒惰……不能说和学校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关系实在不太大,而和他家庭教养太糟糕有关。对这样的孩子,做教师的只能出于职业良知而尽量引导和教育。希望把所有的责任都担在肩上,企图单凭学校力量而彻底改变一个孩子,这就违

7、背了常识。“班级的魅力就是班主任的魅力。”就课堂教学而言,一堂课的所有吸引力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许多孩子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了相应的学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同样的道理,一个孩子是否喜欢他的班级,主要还是取决于他是否喜欢班主任老师。因此,班主任要明白,让自己的班级充满魅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让自己富有魅力。有爱,平易,博学,多才,幽默,敏锐,点子多,有感染力,会讲故事,善于走进孩子的心……这些都是班主任让孩子佩服的魅力所在,也是班级的魅力所在。“学生的成长不能仅剩分数,少年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我想没有谁会

8、反对这个常识。但现实情况是,不少学校的校园生活只剩下考试和分数。什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什么“以人为本”,什么“为了学生的一切”,什么“为了学生的未来”云云,大多是写在墙上的标语,而实际上音体美课被挤压,课外活动被取消,春游秋游更是以“安全”的名义禁止。教育所应有的浪漫、情趣、感动、开心统统让位于考试,因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如此畸形的教育,只能造就孩子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