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3[1].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ID:36763134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3[1].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3[1].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3[1].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3[1].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3[1].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7《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清正义与邪恶。2、探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作者对词语的妙用,从而了解作者语言特色。3、明确人物形象,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学习及借鉴刘和珍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句子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能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本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学难点:重点语句的理解。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写作背景,明确字词读音,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今

2、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是我国文坛上一位璀璨的巨星写下的。 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见了《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结识了《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二、背景及字词:1、背景简介:同学们,刘和珍遇害的时候才22岁,段祺瑞政府对请愿的人们是如此的残忍。鲁迅先生一向都很爱护进步青年,当他知道这件事情,可想而知,他会多么的沉痛,多么的惋惜,多么的愤恨。2、字词:我们一起来看题目《记念刘和珍君》,这里为什么是“记念”而不是“纪念”呢?其实这与当时鲁迅

3、所处的时代有关,那时候白话文兴起不久,人们对字词的使用还没有很规范。任何文化、艺术都不是一下子就成熟、完美的,它们都经过粗糙的起始阶段,然后才慢慢的发展、完善,就像我们现在通用的白话文,刚开始的时候也有很多不规范,我们要懂得包容和理解。另一种说法是“记”有记住的意思,告诫我们不忘记血的教训。注意下面字词的读音:洗涤(dí)      惮(dàn)   攒射(cuán)    尸骸(hái)    长歌当哭(dàng)喋血(dié ) 杀戮(lù)       殒身不恤(yǔn)(xù)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4、,理清思路: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③刘和珍概况。④刘和珍遇害。⑤刘和珍遇害经过。⑥“三·一八惨案”教训。⑦惨案的意义。2、合并归纳:问题设计:本文思路的起点是什么?(分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 第4页共4页(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明确:三、四、五节。 (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

5、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板书) 3、齐声朗读第一、二部分,明确写作的目的。问题设计: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从一、二部分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①纪念死去的青年②写给段祺瑞政府和文人墨客(嘲讽、痛恨)③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4、作业:齐声朗诵第二部分

6、,课后背诵。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局部的思路,明确刘和珍的形象。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首先齐读第二部分,然后请个别学生背诵。及时肯定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并鼓励未完成背诵的同学加倍努力。二、理清文章局部思路。1、 理清三、四、五部分的思路问题设计:A、仔细阅读这部分的内容,前后左右讨论一下,刘和珍君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她的事迹和性格特征),并找出文中的依据。明确事迹:⑴生前爱看鲁迅文章;⑵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⑶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⑷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⑸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⑹不屈

7、势力,反抗反动校长;⑺“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⑻中弹牺牲。性格特征:温和、思想进步B、相比之下,反动势力的代表们又是怎样的?明确:下劣凶残(中外杀人者、有恶意的闲人)C、鲁迅先生对刘和珍君与反动势力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明确:对刘和珍的死时沉痛和惋惜;对反动派是揭露和嘲讽。(完成板书)刘和珍 ——微笑温和(沉痛、惋惜)反动势力——下劣凶残(揭露、嘲讽)2、 明确六、七小节的思想内容问题设计:第4页共4页A、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六节,说说鲁迅先生对于进步青年徒手请愿的行为的态度态度,你对于这种行为又有何看法呢?——明确

8、:鲁迅是不支持这种行为的。学生自己的看法既要尊重也要及时评价,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智的行为准则:做事情要量力而为,任何行动之前都要尽可能地考虑事情的意义和结果。B、阅读第七小节,这一节,鲁迅是在鼓励有志青年要继续前进。这与前面对请愿的不支持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前面是希望青年们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而这里是在鼓励青年们为了正义和革命勇敢前进的精神。鲁迅当年在群众斗争面前,确实是一位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