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

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

ID:36766373

大小:497.6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5

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_第1页
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_第2页
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_第3页
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_第4页
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_第5页
资源描述:

《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杨德才刘冰镜内容提要近年来,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问题逐渐成为新制度经济学和历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诺思的暴力潜能理论及奥尔森的国家起源理论基础上,通过理论和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到统治者的偏好和有限理性对制度变迁起决定性影响的结论。多数情况下,统治者偏好和有限理性使得统治者在决定制度变迁、制度安排的时候,总是将统治者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以致造成制度的效率损耗或效率低下,而制度的效率又决定着封建王朝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

2、周期性兴衰。关键词制度变迁制度效率代际偏好有限理性王朝周期性兴衰杨德才,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210093刘冰镜,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硕士研究生210093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纵观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史,从一个王朝的兴起、鼎盛、衰落直至灭亡,再到一个全新王朝的建立,周而复始,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国内外学者对于王朝兴衰问题的研究从未中断,并试图找出中国封建王朝兴衰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史学家王毓铨(1936)认为税赋加重与王朝更替息息相关,他以明朝为例,认为正是赋税的不断加重,促使了农民起

3、义,导致了明朝的覆灭;史学家黄仁宇(2001)认为税收制度与王朝周期性更替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他重点分析了明朝的财政管理体制,提出定额税制是导致明朝“洪武型财政体系”崩塌的主要原因;学者刘太祥(2011)指出君主专制体制的专权会深化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而人治则会激化农民阶层与官僚阶层之间的矛盾,因而这种专制政体是中国封建王朝兴衰周期性更替的关键原因。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另辟蹊径,提出了较为新颖的观点。例如,学者黄冬云(2004)以隋炀帝为例而认为统治者的各种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个人性格的本文为国家社会

4、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中国封建王朝兴衰周期律研究”(批准号15BJL063)阶段性成果。·52·2017/5江苏社会科学经济学研究影响,由于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性,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策及行为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发展趋向;再例如,杨德才等(2016)从制度效率的角度出发,认为封闭的制度供给环境及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封建王朝制度僵化,而外部环境与僵化制度的脱离使王朝呈现周期性兴衰。就国外学术界而言,从历史视角研究王朝兴衰的代表性学者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和著名经济学家曼瑟·奥尔森

5、等。诺思(2013)提出的暴力潜能国家理论,从制度的角度解释了暴政存在的原因。即统治者所在的强国周围没有可以与之匹配的竞争对手,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诺思认为,国家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处于一种界定和行使产权的状态;国家的界限划分表现在统治者对其民众征税权利的限制方面,并且正是在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丛林战争中诞生了统治秩序,统治者是作为公共权力的象征来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从诺思的上述理论可以看出,西方世界的国家权力与产权是分离的;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权利与私人产权则是一体的,统治者是王朝的所

6、有者,对官僚集团和农民享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因而,统治者对于王朝的绝对掌控使得其行为对王朝的兴衰至关重要。奥尔森(1993)提出了国家兴起的“流寇坐寇”理论。即当依靠暴力敛收财富的流寇发现征税是一种比抢劫更有利可图的方式后,就会建立税收制度形成国家秩序,由“流寇”变成“坐寇”。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制就是“坐寇”理论的典型例证。王朝因为君主专制的存在而变成了统治者的私人产权,公私合一。国家权力和私人产权的“二合一”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这势必会导致统治者无法同时实现租金最大化和社会总

7、产出最大化,即造成统治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之间的矛盾。这时,统治者的偏好就与王朝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税收制度也是“坐寇”理论的具体表现。税收收入是一个王朝的主要财政来源,统治者向农民征税,再将税收用于维持王朝的正常运行。然而,统治者的有限理性会影响税率的制订标准,从而影响王朝的兴衰。纵观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一个统治者想要其王朝长久的存在,其所面临的真正最大威胁就是农民起义。因此,在“理性人”假设前提下,统治者需要建立一套制度体系,使其既能从农民那里获得利益,又能维持他的专制统治。从

8、理论上讲,统治者若是完全理性的,他追求的应该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使农民丰衣足食、生活安稳。从历史上看,农民中的大多数是风险规避者,当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自然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揭竿而起。然而,统治者作为管理者,其理性是有限的,他需要在社会福利最大化、自身收益最大化以及子孙后代的长期收益最大化之间做出选择。不同的选择,对封建王朝的运转及其发展、覆亡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最高统治者究竟做出怎样的选择,实际上是受到统治者个人偏好、有限理性约束的。所谓统治者偏好,是指影响统治者决策或选择行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