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胶州大秧歌的构思与采制

纪录片胶州大秧歌的构思与采制

ID:36768087

大小:392.2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5

纪录片胶州大秧歌的构思与采制_第1页
纪录片胶州大秧歌的构思与采制_第2页
纪录片胶州大秧歌的构思与采制_第3页
纪录片胶州大秧歌的构思与采制_第4页
纪录片胶州大秧歌的构思与采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纪录片胶州大秧歌的构思与采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走耷日论文使用和授权说明期:坐!≥:生:!£本人完全了解云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和论文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

2、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研究生签名:塾塑导师签名:日期:塑!!:竺:!篁本人及导师同意将学位论文提交至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进行电子和网络出版,并编入CNKI系列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研究生签名:.垫.塑导师签名:一,上,I一日期:点!±!生:!!目录』IIIIlUlIIIlllllllllIIY2370573一、导论⋯⋯⋯⋯⋯⋯⋯⋯⋯⋯⋯⋯⋯⋯⋯⋯⋯⋯⋯⋯⋯⋯⋯⋯⋯⋯⋯⋯⋯⋯1二、胶州秧歌简介⋯⋯⋯⋯⋯⋯⋯⋯⋯

3、⋯⋯⋯⋯⋯⋯⋯⋯⋯⋯⋯⋯⋯⋯⋯⋯⋯l三、纪录片《胶州大秧歌》的构思过程⋯⋯⋯⋯⋯⋯⋯⋯⋯⋯⋯⋯⋯⋯⋯⋯⋯2(一)同类纪录片的结构研究⋯⋯⋯⋯⋯⋯⋯⋯⋯⋯⋯⋯⋯⋯⋯⋯⋯⋯⋯⋯2(二)在采制过程中寻找构思途径⋯⋯⋯⋯⋯⋯⋯⋯⋯⋯⋯⋯⋯⋯⋯⋯⋯⋯3(三)叙事冲突在纪录片中的运用⋯⋯⋯⋯⋯⋯⋯⋯⋯⋯⋯⋯⋯⋯⋯⋯⋯⋯4四、纪录片《胶州大秧歌》的采制过程⋯⋯⋯⋯⋯⋯⋯⋯⋯⋯⋯⋯⋯⋯⋯⋯⋯5(一)故事性与真实性存在的冲突⋯⋯⋯⋯⋯⋯⋯⋯⋯⋯⋯⋯⋯⋯⋯⋯⋯⋯5(二)特写镜头在连续采访中的拍摄局限⋯⋯⋯⋯⋯⋯⋯⋯⋯⋯⋯⋯⋯⋯⋯5一_—

4、————————,(三)影像资料在纪录片中的结合运用⋯⋯⋯⋯⋯⋯⋯⋯⋯⋯⋯⋯⋯⋯⋯⋯5(四)纪录片中旁白的作用研究⋯⋯⋯⋯⋯⋯⋯⋯⋯⋯⋯⋯⋯⋯⋯⋯⋯⋯⋯6五、致谢⋯⋯⋯⋯⋯⋯⋯⋯⋯⋯⋯⋯⋯⋯⋯⋯⋯⋯⋯⋯⋯⋯⋯⋯⋯⋯⋯⋯⋯⋯6一、导论2012年5月,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网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原本对纪录片情有独钟的我,萌生了用镜头展现自己家乡民族特色东西的想法。2012年6月,我参加了由美国数字电视中心和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联合发起的昆明纪录片摄制项目,负责“盘龙江”部分的拍摄协助工作,在

5、这个过程中,我对纪录片的拍摄兴趣更加浓烈,所以在毕业作品的选题上做了这次尝试。在对具有家乡民族特色的胶州大白菜、茂腔、吕剧、胶州小吃等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最终选定了胶州大秧歌这一拍摄题材。虽然胶州秧歌久负盛名,但是对我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在拍摄之前,我甚至连一次原生态胶州大秧歌的演出都没有看过,自己对胶州秧歌的好奇心和兴趣本来就超过了拍片子本身,正好让自己有一个机会深入了解胶州大秧歌。对胶州大秧歌感兴趣,对纪录片制作感兴趣,是我最大的优势和动力。拍摄的时间从2012年10月份延续至2013年4月初,历时6个月,长时间的

6、拍摄和素材内容的不确定性,并不利于前期构思和后期剪辑,主要是由于我的拍摄对象,马店东小屯秧歌队平时的生活和秧歌并没有太多的关系,队员们各自工作,只有在有演出任务或者接待任务的时候,队长才召集大家集合上台。为了保证拍摄效果的真实性最大化,我的拍摄工作也和他们的演出安排保持同步。二、胶州秧歌简介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跑秧歌”;民间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胶州秧歌有230多年的历史,《青岛文化志》说胶州大秧歌的发祥地是马店东小屯,是闯关东的产物。1860年后,又在胶州秧歌的基础上,创立了秧歌小戏

7、,有35个剧本。1957年,胶州秧歌进京演出,博得好评。嗣后,全国150个文艺团体先后来胶州市学习胶州秧歌,北京民族舞蹈学院还将胶州秧歌列为必修课程。2006年5月20日,胶州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一点需要辨明的是,“胶州秧歌”和“胶州大秧歌”不是一种艺术形式,“胶州秧歌”是通常见到的四步舞秧歌,是通常一般的歌舞;而“胶州大秧歌”则是秧歌剧,也就是“胶州秧歌剧”,其女性舞步是三步舞。这两个秧歌有质上的区别。因为不了解这两种表演形式的差别,所以胶州秧歌和胶州大秧歌就常常被一些人混淆,从而

8、使胶州秧歌失却了本来应有的历史面貌。胶州秧歌剧现存的曲牌、剧本和民间表演的四方连续形式的演出形式,是研究中国戏剧从宋辽金至元杂剧演变过程的活标本,这些形式在我国其它地区已不存在了。这些珍贵的艺术形式已超过胶州秧歌剧本身的价值,胶州秧歌剧的存在,应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现存最早的戏剧雏形表演形式之一。三、纪录片《胶州秧歌》的构思过程(一)同类纪录片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