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压模具复合强韧化及微观组织

冷冲压模具复合强韧化及微观组织

ID:36771724

大小:9.83 MB

页数:93页

时间:2019-05-15

冷冲压模具复合强韧化及微观组织_第1页
冷冲压模具复合强韧化及微观组织_第2页
冷冲压模具复合强韧化及微观组织_第3页
冷冲压模具复合强韧化及微观组织_第4页
冷冲压模具复合强韧化及微观组织_第5页
资源描述:

《冷冲压模具复合强韧化及微观组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冷冲压模具复合强韧化及微观组织姓名:冯光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指导教师:张崇才20080501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冷冲压模具复合强韧化及微观组织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冯光勇指导教师张崇才摘要中、小型冷冲压模具工作时受到压缩、冲击、摩擦等机械力的作用,通常表现的失效形式为磨损、变形及断裂等,使用寿命较低,时常选用含较高合金元素的合会钢制造,热处理工艺比较复杂。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冷冲压模具的工作条件,指出它的主要性能要求应是良好的耐磨性和足够的强韧性等,因而研究了T12钢和GCrl5

2、钢的渗硼工艺,对比研究了它们的常规球化退火,循环球化退火、以及屈氏体化处理和四步热处理的碳化物球化效果,进一步研究了渗硼+四步热处理的复合强化工艺及其组织与性能,分析了渗硼和钢的强韧化机理。根据试验结果和讨论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渗硼温度为850℃,渗硼时间由1h逐步增加到5h时,T12钢的渗层由40“rn逐步增加到93Itrn:GCrl5钢的渗层由20岬增加到531am。这两种钢的渗层深度都随着渗硼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渗层厚度的增长速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发展;在相同的时间内,T12钢的渗层深度始终高于GCrl5钢。渗硼

3、时间为5h,渗硼温度从750℃逐步升高到950℃时,T12钢渗硼层深度由50I_tm增加到1639m,GCrl5钢渗硼层深度由321am逐步增加到83岬;这两种钢的渗层深度都随着渗硼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渗硼层深度增加的速率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2)渗硼时间为5h时,温度由750℃逐步增加到900℃时,T12钢渗硼层的硬度由1155Hv01逐渐增加到1216I-IV01,到950℃时又下降到1177HVol;两华人学硕士学位论文GCrl5钢渗硼层的硬度由1147HVo.1逐渐增加到1219HV01,到950℃时又下降到116

4、3HVo.1。当温度为850℃时,渗硼时间在lh~5h范围内,T12钢渗硼层硬度在1178I-IV01~1205HVol范围内波动,GCrl5钢渗硼层硬度在1150HVol~1208HV01范围内波动,表明渗硼时间对T12钢和GCrl5钢的表层硬度值的影响较小。(3)T12渗硼后,其表面硬度为835HVol,在次表层硬度达到1220HV01,随渗层深度的增加,硬度逐步下降至基体硬度:GCrl5也随渗层深度的增加,硬度逐步下降至基体硬度,它的渗层表面硬度为831HVo.1,次表层的硬度达1211HVo.I。(4)T12钢和

5、GCrl5钢的硼化物层与过渡区的交界十分平坦,其硼化物层与过渡层接触面很少,即硼化物针插入过渡区的厚度较浅(特别是GCrl5钢),因而削弱了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力,这对渗硼层的剥落起到促进作用;另外,由于过渡层中存在着碳和硼的浓度梯度,导致过渡层是逐步地过度到心部基体组织的,这就造成了过渡层与基体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弥补了上述缺陷,即提高了渗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力,对克服渗层剥落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5)T12钢较好的渗硼工艺为900"C渗硼5h,其渗层厚度可以达N116Jtrn,硬度能够达到1216HV01。GCrl5

6、钢较好的渗硼工艺为900℃渗硼5h,其渗层厚度可以达至U67rtm.硬度能够达到1219HVo.1。(6)T12钢进行碳化物微细化工艺1(950℃高温固溶+700回火)处理后得到了良好的碳化物微细化效果,其中的碳化物细小、圆整、均匀分布:碳化物微细化工艺2(950℃高温固溶+760℃保温2小时+690℃保温3小时)的碳化物微细化效果次之,其中有部分尖角状碳化物存在;常规球化退火的碳化物球化效果较差,其中存在较多粗大、尖角状的碳化物。四步热处理和屈氏体化处理中的淬火回火工艺与常规的淬火回火工艺相同,都进行760。C加热淬火

7、+150℃回火60rain的处理,都得到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其中,四步热处理后得到的碳化物最细小、圆整、分布最均匀.而屈氏体化热处理后存在部分粗大、尖角状碳化物,常规热处理后存在较多的粗大、尖角状碳化物。因此,T12钢四步热处理后的强韧性优于屈氏体化热处理,更优于常规热处理。(7)GCrl5钢进行碳化物微细化工艺(950℃高温固溶+700"C高温回火)处II阳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理得到了良好的碳化物微细化效果,其中的碳化物细小、圆整、均匀分布;循环球化退火的碳化物微细化效果次之,其中有部分尖角状碳化物存在;常规球化退火的碳

8、化物球化效果较差,其中存在较多粗大、尖角状的碳化物。四步热处理和循J;『=球化退火后的淬火回火工艺与常规的淬火回火工艺相同,都进行840℃加热淬火+150℃回火60min的处理,都得到回火马氏体十碳化物,其中四步热处理后得到的碳化物最细小、圆整、分布最均匀,而循环球化退火+常规的淬火回火后存在部分粗大、尖角状碳化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