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中国古代哲学

黄帝内经与中国古代哲学

ID:36782578

大小:217.2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5

黄帝内经与中国古代哲学_第1页
黄帝内经与中国古代哲学_第2页
黄帝内经与中国古代哲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与中国古代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7卷第4期2011年8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01.278.201l《黄帝内经》与中国古代哲学王金先,张慧。指导:崔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摘要《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中医学上,由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其成书是与当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内容不乏“整体”“运动”“辨证”等哲学观点,在《黄帝内经》“阴阳”“五行”“气”等中医理论学说中,到处闪烁着哲学的光芒。关键词Ot帝内经》;阴阳;五行;气;古代哲学;唯物主义;辨证中图分类号R221

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813(2011)04—0689—02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世间万事万物是联系着的。《黄帝内经》的成书亦是如此。其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诚如爱因斯坦所说:“如果一个自然科学的理论没有认识论作为依据,是站不住脚的”⋯I。《黄帝内经》的成书与中国古代哲学密切相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内经》中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光点,阴阳是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源泉。在《内

3、经》中,阴阳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首先,从阴阳的概念来说,鲜活的、明亮的、开放的、向上的等等称之为阳;沉静的、黑暗的、保守的、向下的等等称之为阴。即《内经》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包括人体)包含着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阴阳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其次,从阴阳二者的关系来说,《内经》认为阴阳二者既存在着对立性又有统一性,二者共同筑成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内经》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2J2。阴阳的对立性在《内经》中也有体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2。二者此长彼消,互相斗争。又如,在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中提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理论。后世著

4、名医家王冰还进一步指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3J3,分别适用于阳虚阴盛和阴虚阳盛证的治疗。阴阳的统一性,例如在《素问·逆调论》中说到:“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恻2,说明阴阳要统一,二者靠彼此的存在来发挥作用,所以说阴阳的相互依存是一个事物发展变化的必要条件。后世医家张介宾更是加以发挥,便有了“独阳不生,孤阴不成”HJ的名句。《内经》中包含着对立统一的思想,是古代先哲们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古人们对矛盾的朴素认识。2《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尚书·洪范》中有:“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引5,“五行”一词由此而来。《内经》丰富和发展了五行学说,并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疗实践当

5、中。这也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所在。首先,五行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五行是不可分割的,共同维持着一种状态或功能的完整性,缺一不可,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木、土、水、火、金依次相克蚓6。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水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2J2。充分说明了五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稳定规律。在中医理论中,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五脏为肝、心、脾、肺、肾。五行是一个整体,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体也是一个整体,而且五脏之间相互关联不可割裂。如临床中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有“滋水涵木”法,即通过滋补肾阴以养肝阴,从而达到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

6、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证;临床中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有“佐金平木”法,即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肝火亢逆之“木火刑金”证候。因此,五行中也孕育着中医的疾病观: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其次,五行是一种平衡。《内经》认为,事物(或人作者简介:王金先(1988一),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医学。*通信作者:崔为,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cuiweiwei8888@126.eOlll。·--——689---——万方数据第27卷第嗍2011年8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

7、eseMedicineV01.278。2011体)内部存在着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类经图翼》中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7】。在五行中,如果其中的一行发生异常,就会打乱这种平衡规律,从而该事物发生异常(在人体即会产生疾病),即“太过”和“不及”都会发生异常,正所谓《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太过,则薄所不胜,⋯⋯不及,则所胜妄行”【2】2。如“太过”在临床上可表现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