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相变换热器贮热换热效果的数值研究

管壳式相变换热器贮热换热效果的数值研究

ID:36785304

大小:308.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5

管壳式相变换热器贮热换热效果的数值研究_第1页
管壳式相变换热器贮热换热效果的数值研究_第2页
管壳式相变换热器贮热换热效果的数值研究_第3页
管壳式相变换热器贮热换热效果的数值研究_第4页
管壳式相变换热器贮热换热效果的数值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壳式相变换热器贮热换热效果的数值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12期太阳能学报V01.29.No.122008年12月ACTAENERGIAES0I.ARISSINICADec.,2008管壳式相变换热器贮热换热效果的数值研究叶宏,赵晓,程丹鹏,徐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合肥230027)摘要:选取了一种典型的贮热管排列方式,壳侧走水,管侧填充相变材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管壳式相变换热器对水流放热的数理模型,并据此模型对换热器放热过程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比较了管内相变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水的质量流率、入口水温、换热器长度对换热器整体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换热器贮热量与同尺寸普通水箱的贮热量,分析了该型换热器相对于普通水箱的贮

2、热优势。关键词:管内强化传热;相变贮热管;管壳式相变换热器;有效导热系数中图分类号:TKS11.3文献标识码:A了以单管为基础的贮热单元的贮、放热过程,得出了0引言材料熔化、凝固过程的温度分布图J。相变贮能换热器具有贮热密度较高、贮放热过现有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管内流体流动、管外程近似等温等优点,因而在太阳能热水系统、集中空相变贮热的换热模式。而对管内相变贮热、管外流调系统及航天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体流动的换热模式则鲜见文献报道。图1是作者设相变材料贮放热过程,对于相变材料的有效利用、换计的一种管壳式相变换热器的示意图。其中管侧为热器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估有着重要作用。国相变材料,

3、壳侧走水,设有挡板以强化壳侧换热。对内外已进行过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于这种换热器,管侧即相变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是GongZhenxiang等利用有限元分析了管壳式相影响换热器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另外,人口水温、变换热器内相变材料从热流体吸热、对冷流体放热流率、换热器长度同样可能对换热器整体性能产生的过程,提出了冷流体与热流体从同一入口流入(模影响。作者选取了一种典型的贮热管排列方式,讨式1)和从相反入口流人(模式2)两种模式,并讨论论了以上几种因素对换热器整体性能的影响,并在了不同模式、流体流率、入口温度等对贮、放热速率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换热器和同尺寸普通水箱的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模式l

4、的贮、放热速率较模热放热能力。式2的高出约5%,贮、放热速率随流体流速增加而增加,模式1的贮、放热速率相对于模式2贮、放热速率的增量不随流体流率增加,但这一增量将随流体人口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放热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口]。康艳兵等提出了温度热阻模型,用迭代法对管侧走水、壳侧填充相变材料的同心套管的传热进行了求解,模拟分析了冷水、热风相变贮能换热f器的贮、放热性能_2]。AnicaTrp提出了一种管壳式入水口图1管壳式相变换热器纵剖面示意图换热器模型,相变材料填充于壳侧,流体流经管侧与Fig.1Theschematicoftheprofileofthe管壁发生强迫对流。AnicaTrp对以石蜡为

5、贮热材料shell-and-tubephasechangeheatexchanger的这种换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以数值方法分析收稿日期:2OO7—04—20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AO4B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o4O20o9);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50440201)通讯作者:叶宏(1973一),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太阳能、热控。hye@ustc.edu.121l500太阳能学报29卷n4==●(1数理模型A=fbD

6、{1一aoJ(4)、t一其中,f——折流板间距,fb:0.0556m;D——换热为简化模型,作以下假设:①换热器外壳是绝热的;

7、②贮热管轴向没有热传导;③贮热管n外一部对流条器壳体内径,D=0.252m。利用式(4)计算可得。+2n件是中心对称的;④相邻两挡板之间各贮热管与水=1.5×10~2。水的质量流率=70kg/30min,水一==流问的对流换热系数是相同的。三)19流流过管问最大截面时的流速u=2.59×10I2=以挡板为界,将换热器分为9段,则第n段的水m/s。流能量平衡方程为:C定性温度:除取壁温外,其余参数均取流体^二w,L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n在对流换热系数h的计算中,各参数的值分别—为:取313K下饱和水的导热系数0.613W/(In·K);nd=19.159mm;l0=1.0×103kg/n3

8、;=8.55×10一(1)kg/(m·s),为313K下饱和水的粘度;Pr=5.83,为其中,h~oov——贮热管与水流问的对流换热系数;313K下饱和水的普朗特数;=4.53X10kg/(m·——⋯第n段的贮热管与水流问的对流换热面s),为335K下饱和水的粘度。积;T,——第n段的贮热管的外壁面温度;T和对相变材料的传热应用有效热容法5],温度To——分别为第n段的进、出VI水温;T——换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