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超星尔雅通识课

浅析超星尔雅通识课

ID:36787374

大小:341.4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5

浅析超星尔雅通识课_第1页
浅析超星尔雅通识课_第2页
浅析超星尔雅通识课_第3页
浅析超星尔雅通识课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超星尔雅通识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超星尔雅通识教育李伟伟1(1.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我国在文化教育方面引进前苏联的专业教育模式,自此“专业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科分化越来越加剧,而在人文、心灵和智慧等基础教育方面却越来越弱化,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基础较弱、素质较差,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超星尔雅通识教育是一家致力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培养知识广博、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机构,并秉承“汇天下名师,慧天下人”的思想为学生提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学习课程

2、,同时为学生能够把各类知识更好的理性融合和综合性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超星尔雅通识课程体系有10个学科领域,分别是: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生、经济与管理思维、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心理健康与情商教育、社交礼仪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指导。为了更好的分析超星尔雅通识教育,本文从如下三个方面作阐述,即何为通识教育、学校选择尔雅通识课的原因、学生对尔雅通识课的看法。一、何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一词是由英文“generaleducation”译名而来,顾名思义,“通识教育”即为“一般教育”、“基础教育”,故“通识教育”是所有专业

3、教育的共同基础,是用人类最基本的知识来训练人类最基本的思考能力,是以培养高尚合格的人为基础的教育,所以“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故自“通识教育”一词出现以来,不同学者就对“通识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究竟什么是“通识教育”?我从如下两个方面理解它的含义。1、从“通识教育”字面意思来讲,“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包括人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那部分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而现代大学教育分科过于专业化、职业化,大学教育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是为各自的专业服务,重理

4、轻文的功利性思想根深蒂固,使得人才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方面都较为薄弱,故“通识教育”可补救分科专业教育所产生的基础差、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局面,突破人为的各种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得学生不受专业知识的局限,扩展视野,开阔思路,平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2、从“通识教育”的目的来讲,“通识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人为本,培养全人,它的基础目标不在于职业技能的训练,而是培养一个有解决问题能力、有教养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是可以称之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常言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通识教育”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性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预备性教育,是思考人格发展的整合性教育

5、,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的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正如密西根大学原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所说:尽管难以给通识教育下定义,它的实现极具挑战性,但这难以捉摸的通识教育的目标可能依然是使学生为终身学习和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的最好途径。二、学校选择尔雅通识课的原因学校为什么要选择尔雅通识课?下面我主要从“通识教育”的意义价值、“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我国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现状和尔雅通识课的特点和价值四方面作阐述。1.“通识教育”的意义价值(1)“通识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就是防止学生偏科、专业过窄的情况。多年来中国大陆教育普遍为应试教育,学生在

6、步入高中的第一步就面临文理分科的选择,进入大学后又面临专业的选择,再加上我国重理轻文的思想,更使得现在高校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这种专业化的教育使得学生禁锢在一个专门的领域,很少深刻接触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思想,失去了人类最基本的文明带给人精神上学习,没有完整、相互联系的知识观。(2)“通识教育”可激发人的潜能与个性的发展。“专而不通则盲,通而不专则空。”通过博学、会通、激发和引导,以达到各类知识间的融合和综合性的理解,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协调合作的能力,进而激发出人的潜能。由于受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同

7、时对自己的潜力和天赋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通识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社会和广泛了解各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并通过比较、发现和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培育和展示自己的个性,故在“通识教育”这个较为宽实的基础上,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3)“通识教育”可以更好的实现我国“文化素质教育”。为了克服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状况,1995年教育部就提出“文化素质教育”并进行试点,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鼓励学生从难、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