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改革推进方式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改革推进方式

ID:36791700

大小:942.42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5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改革推进方式_第1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改革推进方式_第2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改革推进方式_第3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改革推进方式_第4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改革推进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改革推进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20150920)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改革推进方式梁治平: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今天洪范的研讨会!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当然,按照执政党的表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改善与提高”。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不断重复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我们看来也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治理的角度来看,而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看问题的视角可能不一样,所利用的学术资源、思想资源也会有差异,但是,不管怎么样,它显然是一个很多学科都可以讨论、对话的题目。我们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魏加宁研究员来就此题目作一个报告。

2、加宁在经济、金融、宏观改革等方面作了多年的研究,他还相当深度地参与了过去几十年的体制改革研究,那么他如何来谈这个问题呢?我想我们都非常期待。另外,我们今天请到两位评议人: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杨光斌教授,他的专业是政治学;还有一位是魏加宁研究员的同事,也是我们的常客——林家彬研究员。此外,今天到场的有很多人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行政方面,都是非常资深的学者,所以我们非常期待今天会有一个深入的讨论和跨学科的交流。现在就请魏博士作报告。魏加宁: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来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尤其是就《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改革推进方式》这个题目和大家交流。家彬知道,因为去年我们在申

3、请一个有关国家治理的课题时就提出过一个框架,加上我这两年做的两个课题:一个是前年做了一个“改革方法论”的课题,去年做了一个“改革推进方式”的课题,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这个题目。上周我们的发展出版社出了我们的一本新书——《改革方法论与推进方式研究》,其中一部分内容就是我们这两年研究的部分成果。今天我想就这几年思考的一些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与探讨。因为今天是到洪范来讲,来的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所以我想把在别的场合讲不了的一些东西拿到这儿和大家一起讨论,想听听专家们的意见。而且今天各个领域的专家都有,像毛教授、李教授等等,所以我们有幸能够从多学科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题目。和每次演讲之前一样,我都要

4、作三点申明:第一,以下所讲的内容都是我个人的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不代表发展中心的意见;第二,本人只是一个学者,并且不在股市上,所以讲宏观经济与股市无关,讲体制改革与政治无关,完全是从学术的角度进行探讨;第三,最后整理出来的文字材料一定要给我看一下,避免出错。下面我先简单谈一下我为什么要做改革方面的研究?其实,有关危机管理的研究我在国内是做得比较早的,从1988年就开始了,并且曾经给国务院领导写过一封信,建议中国政府研究危机管理。到了1994年,我又写了3份报告,提请政府重视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并介绍了应当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其中两篇是在《管理世界》发表的。行政学院经过检索后告诉我说:无论

5、是内部的,还是公开的,在中国研究危机管理的文章中,我这两篇都是最早的。有一次,我跟我的老师吴敬琏讨论我的研究方向时,我说:“危机管理我做得比较早,我想从这个角度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当时吴老师说了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他说:“如果不改革的话,恐怕天天都要应对危机!”所以从此以后,我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研究改革问题上。这是一个简单的背景。现在我把我的研究思路介绍一下:1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20150920)第一,我认为,我们现在的一些所谓“奋斗目标”的提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关于“小康社会”的提法。记得十几年前发展中心在讨论十一五规划时,我就曾经指出:“小康社会”的提法恐

6、怕已经起不到振奋人心的作用了。对于富裕地区、城里人、沿海地区的人们来说,他们已经是“小康”了,“小康社会”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已经无所谓了,早已实现了。但是对穷人、农村人、西部地区的人来说,在腐败蔓延、奢靡成风的环境里,即使自己的生活实现了“小康”,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仍然会有强烈的不公平感。因此,这个提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说已经起不到振奋人心的作用。其次,关于“民族复兴”的提法,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民族复兴”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衡量我们是否已经实现了“民族复兴”?是以明清为标准,还是以秦汉为标准?这是说不清楚的,再者想回也“回不去”了。所以,我认为“民族复兴”的提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再次

7、,关于“和来崛起”的提法。我在2002年的时候曾经参加过郑必坚先生领导的“和平崛起”课题的研究,这是我参加的课题研究中级别最高的一个课题,因为这个课题当时是直接向政治局常委做的汇报,当时的中央领导非常重视这个课题。由于当时国际上存在着“两论”,即“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郑校长的本意是:和平是针对“威胁论”而言,崛起是针对“崩溃论”而言。我认为郑校长的思路非常清晰,很有针对性。但是,这个提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主要是针对外部的,是跟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