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ID:36802395

大小:2.29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5-15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_第1页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_第2页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_第3页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_第4页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内容摘要一、选题意义《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长江流域是一个跨区域的系统,全流域的和谐共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上游地区在整个长江流域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是长江水系的水源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

2、源、旅游资源,是全流域和全社会的宝藏。然而它也是生态脆弱区,对人类活动的反应极其敏感,而这种反应义强烈地影响着全流域、全国甚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因此,长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长江上游地区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大多属于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区域。因此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不能以纯粹的GDP数值作为衡量标准,而应主要评价其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多年来,长江上游的生态保

3、护和恢复工作在国家、各地方、各部门的领导下开展着,但是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补偿机制,一方面该工作的进行比较分散,另一方面也缺乏固定的资金来源。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以此约束对该地区的开发行为,募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将能更有效地推动其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这对该地区、。全流域以及全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论述了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对该地区生态补偿的现有政策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

4、结合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特殊性,根据资源价值论、资源相对稀缺论、“社会福利最大化”理论、产权理论和环境管制理论,提出建立一套以中央政府、社会公众和国际社会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要将该机制由操作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以保障其有效实施。研究方法上,本文以逻辑演绎为主,从一般到具体,运用区域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知识,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力求达到文章分析研究的严密和完整。三、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共分三节,阐述了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本章

5、从长江上游地区的战略地位入手,介绍了该地区是长江流域的水源区和资源富集区,同时又是生态敏感区,一方面极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强烈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其次收集了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变迁状况,分析了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再次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进,得出了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刻不容缓的结论。第二章包括两节内容,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一节中介绍了与生态补偿相关的理论:资源价值论,说明自然资源具有价值,有必要对其进行补偿;资源相对稀缺论,说明流域各区域之问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弥补各自稀缺的劣势资源,而这

6、个市场价格正是需要补偿的资源稀缺价值的反映;“社会福利最大化”理论,说明政府可以对环境污染等行为征收“庇古税”,以此筹集资金,用于对生态环境这种公共产品的补偿,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由此产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庇.古手段”;产权理论,说明只要界定清资源的产权,就能通过引入价格手段(如排污权交易),优化生态环境资源的配置,并实现对其补偿,由此产生“科斯手段”;环境管制论,说明制定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将生态补偿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更能有效保障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的实施。第二节中首先阐释了生态补偿的含义,其次在前一节的理论基础

7、上,提出了生态补偿主要的三种形式:管制手段、“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从而为下文的分析论述措设好理论框架。第三章研究如何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全文的核心。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分别介绍国外运用管制手段、“庇古手段”、“科斯手段”进行生态补偿的普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借鉴意义。第二节剖析了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的现状,分别论述了这三种手段补偿方式的不足之处,并总括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中,根据补偿主体的不同,提出三方面的补偿对策。其一是在政府主导下的生态补偿,即是运用以上提到的三种手段进行

8、,针对上节【=

9、=I提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扩充补偿措施,如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生态税收体系、设立生态补偿基金、推广许可证交易制度等。其二提出要发动社会公众参与到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补偿中来,即通过向公众募集资金支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