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抗原受体》PPT课件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PPT课件

ID:36802777

大小:2.01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5-10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PPT课件_第1页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PPT课件_第2页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PPT课件_第3页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PPT课件_第4页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体第四节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n(抗原表位)↑↓n(T/B细胞克隆)←n(TCR/BCR)←n(V基因)机体存在着特异性识别各种抗原的T、B细胞克隆,称T、B细胞库,即TCR、BCR的多样性一个机体每一个淋巴细胞是不是具有这么巨大数量的V基因库呢?没有。研究证明:不同的V基因实际上是由少数原先分隔的胚系基因片段,在淋巴细胞发生分化过程中,通过重排(组合、拼接及高频突变等)的过程,从而获得了特异性的V基因,产生巨大数量特异的抗原受体以识别不同的抗原,BCR的多样性可达1014,TCR的多样性可达1016。一、BCR、TCR基因结构及其重排(一)胚系基因结构:肽链编码基

2、因:编码V区的基因,V区基因的下游是:编码C区的基因重链V区基因由基因片段:V、D、J拼接轻链V区基因由V、J基因片段拼接互补决定区CDR1+CDR2←V基因片段,大部CDR3←D,其余CDR3←J。14号染色体2号染色体22号染色体BACKBCR/Ig的重链V区基因是由三种胚系基因片段:V、D、J拼接而成,轻链V区基因是由V、J两个基因片段拼接成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V基因片段,大部CDR3←D,其余CDR3←J。C区的基因在V区基因的下游,1~9个,如H的C基因有9个功能性基因。C区的基因在V区基因的下游,1~9个,如H的C基因有9个功能性基因。TCR的β、δ链是由三种胚系

3、基因片段:V、D、J拼接而成,α、γ链基因是由V、J两个基因片段拼接成的。V、D、J片段各有多个一个淋巴细胞中只有一个片段参与组成抗原受体V区的编码基因14号染色体中7号染色体q7号染色体pBACKTCR的β、δ链是由三种胚系基因片段:V、D、J拼接而成,α、γ链基因是由V、J两个基因片段拼接成的。二、基因重排:1、重组酶:重组激活酶、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DNA外切酶、DNA合成酶等。2、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1)等位排斥: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某一基因座位上,二条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基因能表达。保证了一个B细胞或T细胞只能表达一种特异性的抗原受体。(2)同种型排斥:表达同一类型肽链的不

4、同基因座位之间的排斥。如表达L链的κ链基因在第2号染色体上,而λ链基因在第22号染色体上,在一个细胞内它们不能同时表达,只能表达其中之一,κ/λ,κ:λ=65:35。3、类别转换(同种型转换)在抗体应答过程中,B细胞激活后分泌Ig的类别发生转换。类别转换主要与同一V区基因与不同重链C区基因重排有关。表达CH的基因片段有9个,除了Cδ以外,它们之前都有一个DNA序列重复排列的转换区,如要转换某一类别,其上游的C基因片段即被环出。4、BCR(膜型Ig)和分泌型Ig在转录时如只转录到SC(分泌性外显子),不能表达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只能分泌出去。如继续转录至MC(膜性外显子),则可表达疏水性的跨膜

5、区和膜内区,插入细胞膜,作为膜受体。在转录时如只转录到SC(分泌性外显子),不能表达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只能分泌出去。如继续转录至MC(膜性外显子),则可表达疏水性的跨膜区和膜内区,插入细胞膜,作为膜受体。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二、多样性产生的机制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CDR3区位于V、J和V、D、J片段连接处,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N插入),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作用下,不需模板,直接加入核苷酸至DNA断端,在V-D-J之间,形成VNDNJ,而显著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3、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外周淋巴组织生发中心内的成熟B细胞,在受到抗原剌激后,已重排好的V区基因(尤CDR3)突变频率

6、增高,称体细胞高频突变,主要为点突变,非随机性。抗原对多株高频突变细胞的选择结果,使其表达的的IgV区CDR(互补决定区)与抗原表位的互补性更优于原先分子,即为抗体的亲和力成熟。克隆选择学说:Burnet(澳)1957年①免疫细胞随机形成多样性的细胞系(克隆,Clone),每一克隆细胞表达同一种特异的识别抗原受体,识别相同抗原。②胚胎期的免疫细胞系接触抗原后,该细胞系被排除或失去活性,处于抑制状态,成为禁忌克隆,产生耐受。③成熟淋巴细胞可识别外来抗原,被选择而活化、产生效应。三、淋巴细胞的克隆选择第五节抗体的功能一、V区的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单体(IgG,IgE)—2价二聚体(分泌型

7、IgA)—4价五聚体(IgM)—10价(5价)中和效应—中和毒素和病毒与Ag结合—促吞噬细胞吞噬1.抗体的结合价2.实际意义二、C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系统Ab(IgM、IgG)+Ag→C1q→补体经典途径IgG4、IgA的凝聚物→补体旁路途径2.介导免疫细胞活性(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G+抗原(颗粒性)→FcγR(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促吞噬细胞吞噬;(2)ADCC:IgG+抗原(靶细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