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的主要思想及核心

浅谈孔子的主要思想及核心

ID:36813327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5

浅谈孔子的主要思想及核心_第1页
浅谈孔子的主要思想及核心_第2页
浅谈孔子的主要思想及核心_第3页
浅谈孔子的主要思想及核心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孔子的主要思想及核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孔子的主要思想及核心10级汉英1班李婷学号:101301054089Abstract:Confucianismisthemainstreamof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ncludingalotofgreatthoughts,“benevolence”isthecoreofConfucianismamongthem,occupyingthecenterposition.“Theritual”and“thedoctrineofthemean“arealsoveryimportantpartinConfucius’sthought.“

2、benevolence”andthemconstitutethegreatthoughtsystemofConfucius’s.Keywords:Confucianismbenevolencetheritualthedoctrineofthemean摘要: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据着中心的统治地位,而“礼”;“中庸”等思想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仁”共同构成了伟大的孔子的思想体系。关键词:孔子思想礼中庸仁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人。孔子的

3、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孔子的思想影响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是历史的产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孔子思想中的“礼”与“乐”孔子思想形成的具体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是从历史文献和当时社会中逐渐形成的。从他所处的战争频繁和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可以......知道“礼”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话题。“礼”是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殷周重“礼”,其礼仪往往形成一种严格的上下等级威仪和社会的差别意识。其实在夏、殷时代就已经有“礼”的存在了,但是直到周公时代的周礼,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礼乐制度,所

4、以人们一般把周礼作为研究“礼”的一个典型时期。由于孔子对“礼”的推崇,大家也因此认为“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一生都以诗书礼乐教弟子,非常注重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他指出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礼”是起过积极作用的,但是到了后来“礼”逐渐被人们理解为盲目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并且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自由、婚姻自由的枷锁,所以产生了“吃人的礼教”的说法。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子的思想,我们应该辩证地去认识和理解“礼”的思想。还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认为治人之礼要非常深入人心,必须同“乐”结合,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礼乐相结合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

5、“礼”的思想制度,是一种完备的典章制度。“乐”作为音乐制度,它包括乐县、舞列、用乐等都有其森严的规定,孔子思想认为,礼是道德行为的规范而乐能调和性情、移风易俗。二者都可以用来教化人民,治理国家。礼与乐相结合不仅能维护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更能有效的统治人民。二、孔子思想中的“中庸”孔子思想中的“中庸”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大家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要思想在于修养人性,在于人们要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中庸是孔子思想范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孔子中庸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要自觉修养,从而达到像美好的天一样的思想境界。“中庸

6、”思想的实质就是规范人们的活动行为,试图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末期中重建理想中的周初文明,恢复长幼有序、上下有别的社会秩序。中庸之道是孔子集前人尚中贵和的思想而形成的一个重要代表思想,他主张将中庸发展为认识和对待世界、探究和处理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各种事物的合乎实际或一定标准的原则和方法的哲学范畴。凡事都应该采取持中的办法,而不能走极端,这是实现和的根本方法。孔子的中庸思想不仅对仁、礼有深刻的思想,而且渗透到他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文化观等各个层面。孔子就是以中庸思想为内核,构建起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儒家学说体系。但是《中庸》中儒家极力主张等级社会,无论处于富贵、贫贱、夷

7、狄还是患难的地位,就是严格按照这些地位的要求行事,这显然违背了人性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和分析问题。三、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在孔子之前“仁”并不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核心范畴,在先秦思想中出现最多的是“礼”。但是到了孔子这里,“仁”便有了新的意蕴和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是在以往“仁”的观点的基础上进而完善成仁学体系。孔子的“仁“主要体现在伦理道德规范和政治统治理念两方面。“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即志士仁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要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从中可以看出,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