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3.10《社戏》同步练习5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0《社戏》同步练习5 苏教版

ID:36817243

大小:74.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5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0《社戏》同步练习5 苏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0《社戏》同步练习5 苏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0《社戏》同步练习5 苏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0《社戏》同步练习5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社戏【课内阅读】[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1.阅读甲乙两段,其中写夜航去看戏的是(  )段

2、,写看完戏归航的是(  )段。根据分别是:(1)(2)2.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船快的:(2)侧面描写船快的:①②3.两段都使用了修辞方法,分别写出两段各一句,并分析其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甲段: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乙段: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4.甲段中写到“似乎听到歌吹了”,“我”真听见了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童年都像一尾鱼刘东华  

3、 到西安的半坡遗址去,大半的原因是因为那只盆,绘着人面鱼纹的陶盆。隔着厚厚的玻璃橱窗看它,想着,如果它不是文物,是生活里的盆,盛上水,洗脸、洗脚,比现在用的金属的盆要环保,要舒服吧。  这样的想法有些太随意,或太放肆了,毕竟这是文物啊,价值连城,与现在隔了6000年的时光。但还是喜欢,喜欢盆上一张圆圆的童贞的脸,笑眯眯的,可爱,数尾鱼,围绕着他,是他们一起在水中嬉戏。竟然让人天真地去想,真的要把这盆注上水展览,肯定能让那尾鱼游起来。   这是6000年前的儿童生活,但感觉离我们这么近。   我从小就生活在江北著名的鱼米之乡,对那时代的记忆,虽然贫困,但绝对是快乐的。尤其是夏天,纵横的河

4、渠,便有成群接队的鱼游在清澈透明的水里。上小学之前,算是一个人纯粹的童年吧,我记忆里的童年,夏天,男孩子是不穿衣服的,像鱼一个光着。早上,光屁股起来,满村子跑,满河里游,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就像乡村里的王。小些的时候,大人们也怕孩子单独下河,毕竟水深,有溺水的危险,的确也有一些孩子溺水而亡的事件发生。那时候,光光的身子,是在大人看护下游泳,手被牵着,像一条鱼,不小心就滑脱了。   傍晚的时候去游泳,鱼群喜欢在人的周围,不时轻轻啄人的身子,小小的身子被啄的痒,便用手击打出水花,驱赶它们。鱼也是小鱼,能从水里捧出来,在手心里,小鱼的身子透明,洁白,有的是红红的眼圈儿,快速地摇头摆尾,活泼有

5、趣。   大些的鱼是潜伏在河床上的,便有大些的孩子能潜水,到河底去摸。因为小,只能在浅水里看,大些的孩子沉下去,许久不见出来,心就生出隐隐的惊恐,突然水花四溅的地方,已经在远处,看他们冒出来的脑袋,手里会举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鲫鱼,被“忽”地一下扔上岸来。   现在,我儿子四岁了,闲下来的时候,我喜欢带着他去离家不远的花鸟市场去玩。他最喜欢的是那些大大的鱼缸,金鱼、锦鲤,还有品种繁多的热带鱼,小些的时候他就是用小手拍打着鱼缸,嘴里含糊地叫着:“鱼——鱼——”现在便静静地隔着玻璃看,未了,缠着买,拣他喜欢的鱼指给我看,我会答应他,等我们有了大大的房子,做个大大的鱼缸,买好多鱼让他养。现在,到

6、花鸟市场看鱼,成了我和儿子的周末保留项目。   6000年前的半坡,属于仰韶文化的遗址,这个时期的文化,是沿着黄河流域延续而来的,据说,这样的仰韶文化遗址,在陕西的关中地区就有400多处,一直到黄河中下游还有多处。但人们最容易记住的还是半坡,还是半坡的这只陶盆,一只人面鱼纹的陶盆,因为他简洁又真实地记载了人类童年的生活景象。   如果再介绍这一段历史,叫它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新时器时代——彩陶部落?我感觉都不够好,都不如说成是“童年的一尾鱼”来得活泼。5.文章开头写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陶盆有什么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写童年的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第三段的画线句能否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