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第3课时)_教学设计

争吵(第3课时)_教学设计

ID:36818930

大小:20.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6

争吵(第3课时)_教学设计_第1页
争吵(第3课时)_教学设计_第2页
争吵(第3课时)_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争吵(第3课时)_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争吵(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二、教学重点、难点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

2、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2.范句:缘故——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诚心诚意——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三)练笔: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我愣住了。我

5、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5.小结: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

6、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

7、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

8、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