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须知晓的教育信条

教师必须知晓的教育信条

ID:36826913

大小: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6

教师必须知晓的教育信条_第1页
教师必须知晓的教育信条_第2页
教师必须知晓的教育信条_第3页
教师必须知晓的教育信条_第4页
教师必须知晓的教育信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必须知晓的教育信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必须知晓的教育信条1、如果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那么“差学生就是骂出来的”!2、如果要让学生将来能够做得最好,那么教师就必须在现在使学生看到自己哪里是最好的。3、学生学会思考比学生学会技巧更重要。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是教育的最大悲哀。4、最努力工作的教师,不一定是最好的教师;最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5、教师成就一个学生要付出很多,但是要毁掉一个学生也许就是不经意的一句话。6、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7、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

2、热爱学习,还是更加讨厌学习。8、为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教师说了不少,也做了不少,但是应该做的远远要比已经做的多得多。9、如果说“教师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教师切记,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10、常言道:“名师名在思想”。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名教师。11、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12、欣赏学生切忌滥用表扬,因为滥用表扬会使学生不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意义、是否正确,而是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能获得表扬。13、教师要善于培

3、养超过自己的学生,但是教师也要知道如果学生太容易超过自己,那么自己则绝对不是一个好教师。14、演员,靠自己的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自己的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自己的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15、当一个教师不想教育好学生的时候,再多的方法也会被他视为没有方法;当一个教师真心想教育好学生的时候,没有方法他也会去摸索或创造方法。16、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二者缺一不可。科学教育主要靠灌输,人文教育主要靠熏陶。科学教育教人如何做事,人文教育教人如何做人。17、有时教师赞扬学生,学生不一定都感激教师,因为教师所赞扬的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教师所赞扬的是鲜为人知

4、的,学生则一定会万分感激。18、一节课的成功不仅要看解决了多少高质量的问题,更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高质量的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往往比解决高质量的问题更重要。19、我们经常说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其实好学生是不要教或很少教的,只要稍微点拨即可;我们所说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指要面向中下层次的学生。20、有道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属于道德问题,说对话还是说错话属于认识问题”。因此,教师要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21、一个教师的观察力强弱与否,不是看他是否会发现“优等生”的优点和“差等生”的缺点,而是看他是否能发现“优等生”的缺点

5、和“差等生”的优点。22、让学生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让学生均衡发展。我们的教育不仅需要“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补短教育,更需要“哪壶开了提哪壶”的扬长教育。23、许多时候,学生并非不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他们不接受的往往是教师讲道理的方式。所以,教师在讲道理的时候既要注重内容,也要注重注重方式。24、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唯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25、学生的素质包含着德智体美等方面,从多个层面看学生,就会发现学生中只存在差异,而不存在差生。也就是说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

6、生有差异的学生。26、教师教育“问题学生”的时候,是教师教育水平提高最快的时候。衡量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看这个教师是否能将“问题学生”教育好。27、学生的求知欲为本,知识为末。教师如果伤害了学生的求知欲,就会造成他们厌学,就会舍本逐末,以末害本。好的教育就是使学生一辈子都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28、从表面看“心罚”学生比“体罚”学生显得“文明”,但“体罚”伤害的是学生的肉体,“心罚”伤害的是学生的心灵。所以,“心罚”学生比“体罚”学生更可怕。29、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我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行为上一定要听话,但在思维上不一定要听话,也

7、就是要给学生一定的“不听话度”,可以胡思乱想,但不能胡作非为。30、参加劳动和到健身房锻炼都要流一身汗,但是前者更多的时候是痛苦,后者更多的时候是愉快,这主要是因为是否愿意。高明的教师就是善于使学生由“不愿意学习”变成“愿意学习”。31、教育学生时切莫“评先进”、“加分”等功利的方法去诱导学生,因为如果让学生把取得的成绩当作换取利益的一种手段,不管教师的主观意图怎样,在客观上就等于是鼓励学生追求功利。32、教师应该欣赏这么一个概括——教学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第二个境界是“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老师”;第三个境界是“学生带着问题

8、走向书本”。33、“让课堂充满问题”很容易,但是没有价值;“让问题充满思考不容易”,但是很有价值。所以,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