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告家长书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告家长书

ID:36834712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告家长书_第1页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告家长书_第2页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告家长书_第3页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告家长书_第4页
资源描述: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告家长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江县龙台中学关于在校内正常行课期间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说明告家长书各位家长:你们好!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社会上使用手机等通信工具已经是普遍现象了,这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许多家长也给自己的孩子配置了手机,以便在他们外出、上学时可随时随地进行联系,其用意是良好的。但是,你们却忽略孩子配备手机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一、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1、影响教学秩序,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随着新机型的不断推出,手机的游戏功能也越来越多,有的手机还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游戏功能。这就大大方便了一些喜欢上网玩游戏的同学,可以通过手机在

2、课堂上游戏,虽然不如网吧里尽兴,但足可以让自制力差的同学乐不思蜀,课间玩、上课也玩,影响听课质量。有的学生虽然把手机设置为震动状态,但是,当有短信或电话来时,往往会陷入要不要回短信或要不要接电话的矛盾心理中,这样必然影响听课效率;有的甚至三更半夜恶作剧骚扰同学,这不仅影响他人,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良好睡眠。2、利用手机考试作弊。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监考老师很难发现,由于手机发短信简单、隐蔽,成了学生作弊的又一理想工具。近年来各类考试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湖北潜

3、江、石首、南漳、广东电白都发生了利用手机舞弊的高考舞弊事件,我校考试作弊的学生中,用手机作弊者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不但贻误了学业,而且败坏考风、学风,丧失最起码的诚信美德,对学生学习及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3、错误使用手机功能,造成不良后果。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有些学生甚至用手机谈情说爱,部分学生还把相互转发“黄段子”作为时尚。学生使用手机时,90%都不是在和家长联系,极个别还和社会上所谓的“朋友”联系做一些违规甚至违法的事情,进而产生不良后果。继网

4、络之后,近两年在中学生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已有媒体惊呼“谁来杀短信黄毒”,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据调查约有79%的学生说他们用短信来进行“文字调情”,有74%

5、的学生每周发送10多条信息,44%的学生发送20多条信息。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80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发短信的人IQ(智商)会降低10%,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4%左右。而且,短信内容一般都未经过滤,正处在"似懂非懂"4阶段的中学生很

6、容易被不健康内容吸引误入歧途,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弱,使用手机的时候,常常会被游戏、短信、上网、聊天聊到不分时间,不分场合,有的同学利用手机在晚上熄灯后长时间与人聊天,影响他人的休息。有的学生利用手机与一些社会青年保持过密的联系,影响学习;国内的一项对广州某中学的调查表明,使用手机的学生由于互发短信,早恋的机率明显高于其他学生。4、增加父母额外负担,滋生攀比心理,易引发一系列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事件发生。学生,作为消费者,手机并不是学生必须配备的学习用品或用具,其

7、对学生个体成长和学业发展并无直接促进作用。每部手机的价值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学生每月话费消费支出占学生非生活支出的80%左右。作为消费者的学生群体,使用手机实则是一项奢侈品。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攀比心理,而正因为这些攀比心理存在,所以想方设法鼓动家长、亲友为其购买手机满足其虚荣心,从而加重家庭负担。但凡家长不能满足其虚荣心,则很容易导致学生铤而走险,偷摸拐骗、强拿强要手机,造成道德失控甚至道德败坏。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日常学生偷拿、偷摸纠纷案例中,与手机有关的利益纠纷现象高达85%以上;调查发现,在

8、日常学生打架斗殴事件中,手机是其联系帮凶,扩大矛盾的最直接的工具;在课堂违规违纪事件中,用手机发短消息、看小说、上网、看黄色小电影占很高比例。在非正常男女关系交往中,手机信息交流往往是绯色交往的前奏。介于手机在学生学校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和缺陷,应引起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和反思。5、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