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平分线判定的教学反思

角平分线判定的教学反思

ID:36837113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6

角平分线判定的教学反思_第1页
角平分线判定的教学反思_第2页
角平分线判定的教学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角平分线判定的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角平分线判定的教学反思 学科教研组安排我在学校作了一节公开课,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课前还是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从PPT的制作,到课堂问题的设计,各环节的连惯语及练习题的设计须知精心的思考,为了提高自己,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作了如下反思。一、对课堂再认识《角的平分线的判定》是在学生学习了角平分线性质的基础上,本节课进一步研究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运用和延续,是今后学习圆的内心的基础.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角平分线的判定及它与角的平

2、分线的性质在表述和作用上的不同,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良好,学生在课堂上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我回想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与不足:1.创设情境,点燃激情。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都有一种探究新知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动,使他们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

3、用鲜活的问题导入,精彩的实验,掀起学生求知的激情,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本节我出示了“问题1 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广告牌P,使它到两条高速公路的距离相等,离两条公路交叉处500m,请你帮忙设计一下,这个广告牌P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李薇同学很快就回答:“在两条路夹角的平分线上,因为由昨天我们学习的角平线的性质定知道到角两边路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其余同学对这一回答也表示了认可。此是教师提问:角平分线的性质的题设是已知角平分线,结论是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而此题是要求角两边距离相等,那这个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吗?这二者有区别吗?”学生晃然明白过来

4、这二者是有区别的,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只要后者是正确的,那李薇同学的回答也就可行了,这便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由此引入本节新课。2.主体探究,体验过程。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自主探究、过程感悟。在教学中,给学生一段时间去体悟,给他们一个空间去创造,给他们一个舞台去表演;让他们动脑去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去描述,用自己的手去操作。这种探究超越知识范畴而扩展到情感、价值观领域,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为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判定证明完后,我让学生回头来解决问题1,对于问题1的解决作了如下分解:在问题1中,在S区建一个广告牌P,使它到

5、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1)这个广告牌P应建于何处?这样的广告牌可建多少个?(2)若这个广告牌P离两条公路交叉处500m(在 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这个广告牌应建于何处?(3)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广告牌P,使它到两条公路和一条铁路的距离都相等.这个广告牌P应建在何处?这样有梯次的设问为学生最终解决问题1作了很好的分解,学生独立解决这道路问题也就变得很简单了。同时在分解问题(3)时,有学生说作三角的平分线找交点,有学生反驳说作两条就可以了因为第三条角平分也一定过这个交点。此时老师及时提问任意三角形的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个角的平分线上吗?那么我们来作下面的探究。

6、(教师出示问题2:如图,点P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M,CN的交点,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吗?这说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有什么关系?这样提出问题连惯性强,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和不断对知识的渴求探索中。3.互动倾听,灵动升华。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见解与困惑。相信“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鼓励学生创新;允许学生出错,学会延迟判断,让学生学会自己在错误中改正,在跌倒处爬起。例如本节课学生在证明角平分线的判定时,赵昱同学作了如下证明:∵PE=PF,PE⊥OA于QA于E,PF⊥OB于F∴OP平分∠AOB老师评价:赵昱同学

7、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和运用真好,但是现在我们能不能用这个命题来证明它自己呢?为什么?同学们很快就抢着说:这个命题是否正确我们正在探索,只有等我们证明了它是对的,才能用来证明其它问题。在这样一种互相讨论、互相纠错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是深刻的。二、不足之处如果说一节课的课堂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根本,那么课堂上老师的传授方式更是关键。这其中包括老师对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把握,老师的教态是否大方得体,尤其有很多老师听课的时候,还包括语言是否精炼,知识的逻辑感是否连贯,层次是否清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