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被动范畴的认知对比研究

汉英被动范畴的认知对比研究

ID:36837388

大小:3.47 MB

页数:86页

时间:2019-05-16

汉英被动范畴的认知对比研究_第1页
汉英被动范畴的认知对比研究_第2页
汉英被动范畴的认知对比研究_第3页
汉英被动范畴的认知对比研究_第4页
汉英被动范畴的认知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英被动范畴的认知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中文摘要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汉英对比的方法来考察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初步建立了汉英被动范畴。本文首先从被动念的认知分析开始,探讨被动态形成的认知原因,并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态做了~番认知解读。被动语态来源于被动意念,人类认知上的客体凸显能力和因果推论能力为被动意念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文中还运用ICM(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了被动语念。英汉被动态都产生于事件的状态观,表达的是一个自足的(即没有外因出现的)理想化状态事件。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本文对汉英被动态分别作了一番认知

2、解读,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合理的汉英被动范畴。接下来从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两方面对所建立的汉瑛=被动范畴做了一番对比。然后从汉语被动句的习得顺序和偏误分析两方面检验了汉英被动范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还选取了目前比较流行的三套对外汉语教材⋯一《初级汉语课本》、《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并对这三套教材的被动句分布进行了对比总结。最后结合前文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关于汉语被动句的几点教材设置建议。关键词:被动范畴,认知语言学理论,汉英对比,对外汉语教学中文文摘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指导,从汉英对比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对汉英被动语态分别作了一番认知解读,

3、从而初步建立起汉英被动范畴,并从汉语被动句的习得顺序和偏误分析两方面检验了这个范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了将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本文选取了三套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对外汉语教材并对三套教材中的汉语被动句项目的设置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所建立的汉英被动范畴为基础并结合前文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若干关于汉语被动句的教材设置建议。本文写作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论。其中正文又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就相关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包括汉语被动范畴的研究,英语被动范畴的研究和汉英被动范畴的对比研究三个方面。这样概括性的梳理既奠定了本文的立论基础,又为本文指明了研究方向。第一章,汉

4、英被动范畴的认知研究。这是本文的理论部分,本章首先从被动态的认知分析丌始,探讨被动态形成的认知原因,并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态做了一番认知解读。被动语态来源于被动意念,被动意念是基于对客体(受事)处于被某种主体(施事)掌控之下所经历或形成的状态而出现的一利一判断。人类认知上的客体凸显能力和因果推论能力为被动意念的形成提供了前提,也为被动语态的形成提供了心理基础。其次,本文从ICM(理想化认知模型)角度分析了被动语态。理想化认知模型是抽象模型,是建立在各种认知域上的抽象的认知结构。它与人的心理经验呈相对状态,不一定要与客观世界完全符合。根据Croft的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EIC

5、M),事件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致使性事件(causative)、使成性事件(inchoative)和状态性事件(statix,e)。被动态对应的是状态性事件,它表达的是主语(事件的受事客体)处于谓语所表述的状态之中。由此可见,汉英被动态都产生于事件的状态观,表达的是一个自足的(即没有外因出现的)理想化状态事件。了解了被动态产生的原因后,以前人提出的汉英被动态原型和特殊形式为基础,本文对汉英被动念分别做了一番认知解读,以期建立一个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英被动范畴。关于英语被动范畴,本文讨论了纯状态性被动句、通常的系表结构、getlII中文文摘型被动态、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句法

6、结构等等问题。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分析,根据ICM和原型范畴理论,本文建立了一个英语被动范畴,从语态上明确了主动和被动的范围。被动态在基本句型、时体范畴以及动词范畴之间的变化则不在研究讨论范围之内。关于汉语被动范畴,本文首先从受事范畴、话题化、句子歧义等方面分析了无标记被动句。根据分析,本文认为无标记被动句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来说,无标记被动句也是留学生习得汉语的难点之一。因此无标记被动句应当被纳入汉语被动范畴并加以讨论。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本文讨论了汉语中无标记被动句的范畴,并指出了几种落在范畴边缘而容易被混淆的受事结构。接下来,本文讨论了有标记被动

7、句。文中首先分析了汉语被动标记产生的动因。接着文章从认知角度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被动标记的来源以及不同的被动标记对于被动意念的凸显条件和凸显程度,并用图式加以直观描写。接下来,文章详细分析了汉语有标记被动句,讨论了表示被动意念的种种句法结构,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合理的汉英被动范畴。该范畴山若干个子范畴构成,而每个范畴的边界部是模糊并且是动念的。第二章,主要从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两方面对上一章建立的汉英被动范畴作了一番对比。汉英被动态都是遵循相同的机制而生成,因此这两个范畴的原型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但是汉语被动范畴的原型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