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成就》课件1

《科学技术的成就》课件1

ID:36849806

大小:6.31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5-10

《科学技术的成就》课件1_第1页
《科学技术的成就》课件1_第2页
《科学技术的成就》课件1_第3页
《科学技术的成就》课件1_第4页
《科学技术的成就》课件1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的成就》课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课科学技术的成就导入神舟五号杨利伟神舟六号指挥长费俊龙操作手聂海胜“两弹”的成功研制1.我国的“两弹元勋”是谁?“两弹”是哪两弹?2.第一颗原子弹是由哪国制造成功的?3.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的情况是什么?4.中国发展原子弹的原因是什么?“两弹元勋”邓稼先“两弹”是指原子弹、导弹原子弹、氢弹矛盾?原子弹(原子弹、氢弹)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爆炸成功1945年7月16日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左右,美派两架B-29飞机飞临日本广岛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弹重约4100公斤,爆炸威力约14000吨梯恩梯当量;8月9日上午10时30分,美

2、又派飞机向日本长崎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弹重约4500公斤,爆炸产生的威力估计为20000吨梯恩梯当量。目的:防御、打破核讹诈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毛泽东中国科学院学部在北京成立(1955年6月1日)郭沫若(郭开贞)1892.11.16~1978.6.12科学家 文学家 考古学家 诗人四川乐山沙湾人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是中国大陆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的学术领导机构。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报告,对学科发展战略和中

3、长期目标提出建议,对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2年零8个月邓稼先(1924.6.25~1986.7.29)安徽省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12届中共中央委员。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他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

4、一步。还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6.25~1986.7.29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 核物理学家身患重病的邓稼先在医院与同行探讨学术问题“两弹一星”功勋王淦昌(中)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核武器研究实验工作的开拓者。他指导并参加了

5、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是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为我国高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淦[gàn]昌与研究人员一起工作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克莱夫兰总统号(PresidentCleveland)轮船回国1950年6月,钱学森的造访让当时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布尔陷入不安,钱学森刚一离开办公室,他立即拨通司法部的电话,决不能放走钱学森,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因为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1955年9月17日,在美国的洛杉矶港口,克莱夫兰总统号轮船即将起航。世界著名火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购买了这一天的船票,

6、返回中国。钱学森是当时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同时还是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兼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主任,当时的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没能到码头送行,但他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钱学森回国绝不是去种苹果树的。火箭之王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回国时在北京车站受到热烈欢迎钱学森周培源吴有训钱永健RogerYonchienTsien1952.2.1~美籍华裔化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左右(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左右)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OsamuShimomura)、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

7、MartinChalfie),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三人在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突出成就。按传统,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140万美元),三人将分享诺贝尔奖金。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华裔科学家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BernhardNobel1833.10.21~1896.12.10瑞典籍化学家 工程师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美籍华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李远哲:1936

8、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