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

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

ID:36853898

大小:559.9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6

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_第1页
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_第2页
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_第3页
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_第4页
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gD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M8r.2009第29卷第2期(总94期)Journ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1.29(SumNo.94)传播美学视野下的碑刻媒介李慧,李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考量了碑刻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碑刻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方式、意识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碑刻成为人们表达情感,记录德、功、事、言的重要媒介;碑刻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从萌生、孕育、诞生、发展、成长、壮大、繁荣,历经

2、3000多年而不竭,昭示着其强劲的生命力;指出碑刻是古代将认知信息与审美信息完美结合的最佳传播媒介,它独特的优势是古代其它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关键词]传播美学;碑刻;媒介;认知信息;审美信息[中图分类号]101;J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45X(2009)02-0074-06传播美学研究的是“传播中的审美现象”,即“具进行文化传播的。清人叶昌炽在其《语石·立碑总有审美性的传播活动”。人类的传播活动大致有两则》中将碑石文字分为四类:“一日述德”、“一日铭类,即认知性的传播活动和审美性的传播活动。传播功”、“一日

3、纪事”、“一日纂言”。碑刻是社会发展到一认知信息是为了让接受者获取关于自然和人类社会各定时期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方式、意识形态发展到一方面的知识;传播审美信息却是为了使接受者精神受定阶段,碑刻就成为人们表达情感,记录德、功、事、言到振奋,心灵受到撞击,从而获得情操的陶冶、心灵的的重要媒介。“自殷商时代算起,到清代末年为止,我净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的国古代石刻文献的制作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提高以及交流欲望的增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多种多长的历史过程中,先民们所制作的各种形制的石刻文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如烽火、旗帜、

4、锣鼓、结绳、刻木、岩献,仅就现存者而言,最保守的估计也在5万种以画、民谣、兽骨、青铜、陶器、碑刻、驿传、简帛、纸书,等上。”汉朝陆贾在《新语·本行》里曾说:“国不兴无等。这些传播媒介的产生无一不是以认知为其初始目事之功,家不藏无用之器。”碑刻作为中华文化的载的的,但圃于自身的条件限制,它们在传播认知信息体,从萌生、孕育、诞生、发展、成长、壮大、繁荣,历经时,无法或很难兼顾审美信息,而碑刻这一媒介则不3000多年而不竭,这昭示着其强劲的生命力。考量碑同。碑刻在传递认知信息的同时,总是伴随着书法艺刻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我们发现,碑刻是将

5、认知信息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文学艺术等审美信息的传播,与审美信息完美结合的最佳古代传播媒介,它在此方而且碑刻是以实物的形式将这些审美信息清楚、直接、面的优势是古代其它传播媒介无法媲美的。具体地传播给受众的。受众在接受碑刻传播的认知信一、碑刻产生之初就有意无意地兼顾了认知信息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审美信息的冲击和浸染,息与审美信息的结合从而使得传播的信息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社会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进行文化传播的手段与媒介打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就会发现,人类大约在完成数不胜数,传播的渠道丰富多彩,这也导致人们难以想于5万到1万

6、年以前的岩画时期已注意到了传播中的象“碑刻”这一古老的媒介是如何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审美,即将认知信息和审美信息尽可能地结合起来,除(收稿Et期]2008—10—24[基金项目]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07200701)[作者简介]李慧(1960一),女,山西晋城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莉(1982一),女,陕西府谷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74碑刻媒介“真”以外力求美,“洞穴画家时常利用洞穴表面的自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并且在于寺猎j址然隆起和凹痕成功地创造出惊人的三维效果”,这活动

7、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从周代开始,鼓{乍为ij反映出人类祖先早早地就萌生了追求生活幸福和艺术乐器开始使用,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领.删美的意识。碑刻这一传播媒介之所以能将认知信息与制其他乐器,相当于现代乐队中的指挥棒。。聱,审美信息完美地结合。应该说是受到了岩画的启迪与商颂·那》云:“奏鼓简简,衍我烈祖。”在卉代战沾溉。鼓充当着“冲锋号”的角色。《曹刿论战》中卓尢≯碑刻作为一种实物传播媒介,在其产生之初就有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著名论断。因而,把、”意无意地兼顾了认知信息和审美信息的结合。先秦时造成石鼓形,本身就有它的文化审美内蕴

8、价值这期是碑的萌芽、胚胎期,除有原始的“识日景”的“宫中具有文化内蕴的lO个匀称有秩的鼓形石I:j『j四之碑”、“丽牲”的“庙中之碑”和“下棺”的“墓所之碑”言诗描写叙述君王猎祭活动,意在“刻表功”、“扼物这三种无字“竖石”以外,又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