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五四时期和歌俳句译介

周作人五四时期和歌俳句译介

ID:36856946

大小:342.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10

周作人五四时期和歌俳句译介_第1页
周作人五四时期和歌俳句译介_第2页
周作人五四时期和歌俳句译介_第3页
周作人五四时期和歌俳句译介_第4页
周作人五四时期和歌俳句译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作人五四时期和歌俳句译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四时期周作人对俳句、和歌的翻译与介绍组员:三班:平璐四班:温姣.肖丹.吕雅兰.王月娥.王小英一、背景介绍二、周作人对俳句的译介三、周作人的俳句翻译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背景介绍(一)周作人与俳句的邂逅周作人1906—1911年赴日留学,“这时我所注意到得一种文学作品,乃是俳谐,这也称作俳句,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但在现在也还有人做,而且气势很是旺盛。这本是日本诗歌的一种形式,我自己知道不懂得诗,况且又是外国的东西,要想懂它已是妄想,若说是自己懂得,那简直是说诳话了,不过我对于它有兴趣,时常去买新出版的杂志来看,也从旧书地

2、摊上找些旧的来,随便翻阅。”(二)俳句与和歌俳句: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为标准的。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俳句在中国一般被称为“小诗”或“日本小诗”。和歌(わかwaka)是日本的一种诗歌体。这种日本诗是对汉诗而言的。日本最初的诗使用汉字写成的,有的用汉字的意,有的的用汉字的音。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具有日本特点的诗。因为

3、日本叫大和民族,加之写了诗要吟唱,所以便称其为和歌。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短歌的人愈来愈多,现已占绝对多数。为此现在人们虽仍称和歌,但主要指短歌。歌人也是主要指作短歌的人。媒介学概念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联系的具体途径与手段及其原因与规律的影响研究。个体媒介:指一国文学或他国文学介绍、传播到另一国文学中去的译者、作家或其他人员,他可以是“接受者”国家中的个体媒介者。如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有鲁迅、林纾、瞿秋白、郭沫若、茅盾,还有便是周作人。二、周作人对俳句的译介翻译工作在周作人

4、一生的文学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查周作人的30余种译著,日本文学的数量就占了五分之三,如果从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译作《小小的一个人》算起,到60年代中期的译著止,就已历时半个多世纪。因此我们可以说:日本文学的译介是周作人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贯穿了他的一生。周作人翻译短歌、俳句的活动,主要集中于1921年至1923年间,先后翻译短歌俳句计百余首。一、周作人翻译的日本诗歌作品二、周作人翻译的思想与艺术方式1、在1916年周作人发表的《日本之俳句》在文中,首次将“日本诗歌”和“小诗”联结起来。2、1

5、921年,周作人在《小说月报》12卷5号上发表《日本的诗歌》一文,详细介绍了日本的短歌、俳句和川柳三种形式他在这篇文章里还列举并译述了20多首著名诗人的和歌俳句。”3、同年,周作人在《新青年》9卷4号上发表《杂译日本诗三十首》,翻译了出自13位日本诗人的30首日本诗歌。4、10月23日的《晨报副刊》上又发表了《日本俗歌八首》的译诗。5、同年12月他还译出了《日本俗歌四十首》,第二年发表在《诗》第1卷第2期上。6、1921年底,周作人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日本诗人一茶的诗》,其中译述了小林一茶的名句49首。7、19

6、22年,周作人在《觉悟》杂志发表《论小诗》一文,首次对小诗的概念、小诗的来源、特征,尤其是小诗与俳句的关系做了系统的分析阐述。8、1923年3月3日之后,周作人又应梁实秋之邀,到清华文学社作了《日本的小诗》的著名演讲。对俳句以及松尾芭蕉都有很精辟的评价。9、在1924年出版了《日本的诗歌》一书,主要以日本江户时代三位著名的俳句家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和小林茶一的作品为例,细致地评论了日本的俳句。周作人翻译的日本诗歌1.古池呀,青蛙跳入水里的声音。(松尾芭蕉)2.柳叶落了,泉水干了,石头处处。(与谢芜村)3.露水的世,虽然

7、是露水的世,虽然是如此。(小林一茶)4.和我来游戏罢,没有母亲的雀儿!(小林一茶)5.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小林一茶)6.雁别叫了,从今天起我也是漂泊者呵。(小林一茶)7.拂晓时分,白帆驶过蚊帐外。(正冈子规)一、周作人翻译的指导思想周作人翻译日本文学的主导思想和介绍弱小民族文学的宗旨是一致的,他当时受梁启超的文学影响,认为文学可以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借他山之石以更新国人的精神。“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使有士卓特,不为常俗所囿,必将犁然有当于心。按邦国时期,籀读其心声,以相度神思之所在。则此虽大

8、涛之微沤欤,而性解思惟,实寓于此。中国译界,亦由是无迟莫之感矣。”——鲁迅《域外小说集.序言》二、周作人的译诗态度周作人对于自己的翻译,要求是很苛刻的,从不贸然动笔。在译啄木诗歌时,他说:“啄木的短歌当初翻译几首,似乎也很好的,及至全部把它翻译出来的时候,有些觉得没有多大意思,有的本来觉得不好译,所以搁下了,现在一古脑译了出来,反似乎没有什么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