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辞典(下)

教育大辞典(下)

ID:368595

大小:7.99 MB

页数:2695页

时间:2017-07-29

教育大辞典(下)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教育大辞典(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拿麦莱(Lamennais,1782—1854)一译“拉梅内”。法国哲学和政治学著作家、天主教司铎。认为复兴社会必须振兴天主教。拿破仑于1801年恢复天主教为法国的国教后,曾与兄一起提出改革教会的设想。1829年发表《论革命的进程与反对教会的战争》,抨击各主教和皇帝的高卢主义,表示愿意将天主教教义与法国政界的自由主义相结合。1830年七月革命摧毁封建势力在法国重建封建专制统治的企图,建立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后,宣扬民主原则和政教分离。在教育上,认为为了社会的强健和法国的繁荣,须对青年进行宗教教育,因为

2、人与上帝的关系是社会秩序唯一的、绝对必要的基础;提出“教育自由”的口号,其实质是反对国家管理教育,使教会在教育活动中有更大的自由。曾受到法国教会和法国政府两方面的反对。1848年革命失败后,在制宪议会供职。拿破仑一世(NapoléonI,1769—1821)即拿破仑·波拿巴。法国政治家、军事家。生于科西嘉岛一没落贵族家庭。1784年毕业于布里埃军校,后在巴黎陆军士官学校深造。1785年任陆军少尉。受启蒙思想影响,参加法国大革命,屡建战功。1799年发动政变,组成第一执政府,并于1804年称

3、帝。执政期间,强调以教育为立国之基。认为公共教育在所有公共机构中最重要,决定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强调须由国家执掌教育大权,尤其须控制那些影响国家命运的学校;教育须为国家服务,训练忠实的官员,国家须为杰出人才提供优越的教育。认为因战时国家财政紧张,可允许教会和私人团体在国家监督之下,为国民提供基础教育。对教育上的王权与教廷之争采取调和折衷方案,主张由国家控制大权,但又不完全排斥教会的势力,而需与教会签订和约,以恢复教会对初等教育的控制权为代价,利用教会的人、财、物发展基础教育。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先后于1802年、1806

4、年和1808年颁布法令,在法国首创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帝国大学和大学区制。在国民教育系统建设上,重振处于衰弱状态的高等学校,并置于国家管辖之下;建立国立中学,并督促地方建立市镇中学;置教会与地方组织设立的私立学校、小学于政府监督之下;重视军事教育,1808年创办法国特种军事学校,扩大原有各种海军学校,并建立许多技术学校,为军队输送工程师。其教育思想与措施对法国教育的影响一直持续至20世纪。那不勒斯大学(UniversityofNaples)意大利南部主要公立高等学校。男女同校。

5、1224年根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特许状建立。成为中世纪学术成就重要中心之一。腓特烈二世卒后一度受压制,于1258年重建。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曾在此任教。但学校逐渐衰败,时办时停,校址搬迁不定。这种状况持续两个世纪。1777年重新组合,并迁至耶苏兹女隐修院。1906年建成新校舍。拥有装备精良的动物博物馆、矿物学和地质学博物馆、植物园、生理学学院和人类学研究室。l990年设有法学、人文与哲学、政治、经济、数学与自然科学、建筑、工程、农业、药学、医学、兽医等学院。1989—1990学年有教师2500人

6、,学生10万人。图书馆藏书75万册。那顺巴雅尔(1925—1987)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人。又名那森柏。蒙古族。自幼勤奋好学,读完小学后考入兴安学院。1947年8月至1948年2月,在齐齐哈尔内蒙古军政大学学习,并从事蒙古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1954—1956年,参加语言调查队从事蒙古族语言和方言调查工作。1956年调中央民族学院从事现代蒙古语、语言学、翻译理论和日语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兼任蒙古语言文学教研组代组长、副组长。是中央民族学院蒙古语言学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蒙古语硕士研究生

7、导师。曾任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著有《东乡语的词重音》、《东乡语的人称代词》、《论蒙古语文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关于〈阿拉坦陶布齐〉的几个问题》、《扎赉特话的元音》等。还参加撰写《民族词典》。纳粹教育(NationalsozialistischeErziehung)20世纪30—40年代纳粹统治时期的德国教育。纳粹党执政后,根据希特勒宣扬的“种族论”和“争取生存空间”的思想以及“划一革新”的理论,整顿各级学校教育,统一规定学校的

8、课程、教育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推行极端的集权路线,向学生大力灌输民族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对各级学校教师进行严格审查和控制。1937年和1938年,国民教育部分别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作出规定:小学的任务是“把德国的青少年教育成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教育成为具有为元首和民族奋勇献身精神的人”,而不在于“传授许多仅仅对个人有用的知识”;中等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