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分工与男女平等

性别分工与男女平等

ID:36866631

大小:307.81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5-10

性别分工与男女平等_第1页
性别分工与男女平等_第2页
性别分工与男女平等_第3页
性别分工与男女平等_第4页
性别分工与男女平等_第5页
资源描述:

《性别分工与男女平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性别分工与 男女平等话语金一虹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劳动的性别分工有什么特别意义?劳动分工和权力分配是两种重要的社会分化形式。——彼得.布劳《不平等与异质性》性别分工是等级制的;妇女地位的社会根源在于按性别进行的劳动分工。“家长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主要在于男人对妇女劳动力的控制。”——海迪.哈特曼劳动分工是一个比阶级对社会性别更敏感的范畴。阶级分析的目标在于把生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聚焦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而劳动分工关注社会中从事生产的个人;劳动分工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通常是女人执行命令、做乏味的工作、轮班不如意、得到报酬少,而

2、通常由男人发出命令、做有刺激的工作、轮班如意,得到报酬多性别分工范畴的使用为分析整个社会劳动活动中,沿性别轴线产生的社会关系提供了方法。——艾里斯.杨一.劳动的性别分工人们好像是任何差别都能利用来做分工的基础:年龄、性别、皮肤的颜色、鼻子的高度,甚至各种病态,都可以被利用。性别可以说是用得最普遍的差别了。到现在为止,人类还没有造出一个社会结构不是把男女的性别作为社会分工的基础。(费孝通《生育制度》)性别分工即指男女依据性别特征不同而在某些活动上的专门化,或操作不同的职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最初的分工是男女之间为了生育子女而发生的分工,基于

3、性别的劳动分工,起码和人类社会劳动分工的历史一样古老。在所有社会中性别分工的一般规则都是非常明显的,有一系列任务是分配给妇女的,而另一系列任务则是分配给男子的,此外,还有一些任务是两性都有份的。性别分工为什么?1.生物决定论2.经济制度变迁决定论3.投资收益比较决定论(加里.贝克尔)家庭中的两性分工是根据男女两性投资的比较效益来决定的。男子在市场部门更有优势,女性在家庭部门效益高于市场部门效益;性别角色决定论文化规范的力量;W.古德:男子可以干女子所干的一切活,但他们却不干;而那些纯属男子干的活也并非得男子去干不可——“劳动分工既不是建立在

4、生物学基础之上,也不是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之上。”按性别的劳动分工具有强制性:当规定一种性别的人应该干某种工作时,也就是说,不准另一种性别的人做这种工作。(列维.施特劳斯)因此,盖尔.鲁宾把性别分工视为:“建构一种反对男女同样的‘禁忌’。从江南农村社会变迁看性别分工变化N.莱德:“所谓社会变迁也可以理解成下一代人在同一年龄作不同的事”(1986)而中国因为社会的巨变,同一代人在不同年代做不同的事。性别分工不仅具有普遍性、强制性,还具有可变性。一.性别的劳动分工的弹性男耕女织:农业文明最典型的性别分工模式男耕女织在江南的多样变化:女亦农耕,男

5、亦织造女性助耕男女共耕女性主耕糊口农业+家庭手工业糊口农业、集体生产农业副业化、庭院经济化劳动性别分工变化的潜规则:○“分工的性别成极化”○男性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拥有优先权和主动权;○无论新旧,男性在性别分工体系中保持优势;○劳动一旦分性别,即形成男高女低的差等。农业的技术变迁:从男耕女织到男工女耕工业化:通过农民的非农化进行的。回访“铁姑娘”时一个疑问:女性承担了大部分农活,男人们到哪里去了?男性从农业“撤退”,早从6、70年代就开始了。从“花木兰”、“铁姑娘”运动,看中国曾经经历的劳动的“去性别化”历程一.历史的回顾50年代初的“解放话语

6、”——“妇女翻身”,成为具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具象符号对妇女的政治动员主要集中在动员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使全中国妇女劳动力……一律参加到劳动战线”(毛泽东,1955)妇女劳动作为男性劳动的补充、妇女工作领域渐进式地扩展,在这一阶段并未对传统性别分工模式造成巨大冲击;1958年,急进工业化中的“解放妇女劳动力运动”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劳动;490万妇女参加到“全民办工业”运动中去;解决妇女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的政策选择:部分消解家庭功能(大办食堂、托儿所),改变劳动的家庭所有;在意识形态领域:褒扬公共事务,贬抑私人领域的劳

7、动,把妇女“不再围着锅台转”、“摆脱家务劳动”作为解放妇女的标志;其理论依据:马克思把劳动的再生产视为“非生产性的”;马克思恩格斯对一夫一妻制家庭持批判态度(是私有制再生产的单位,不是爱情和责任的结果,而是权利和经济需要的产物,“这种权衡利害的婚姻”“往往变成最粗糙的卖淫——有时是双方的,而以妻子为最通常。”)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在于她们被排除在公共劳动之外。因此,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全部妇女进入公共产业,第二个前提是家务劳动和儿童养育的社会化。潜在经济动因:解决工业化后备军的需要这一历史时期,城乡二元分立格局逐渐成型,与

8、此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配置与储备的中国特色的“蓄水池”结构也基本形成,城镇妇女劳动力构成一级“蓄水池”,农村劳动力构成“二级蓄水池”。文革期间1967—1973,“平等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